業界人士建言紡機 “十二五”
2011-1-1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紡織機械 十二五
《紡織機械行業“十二五”發展指導性意見》將于今年3月份正式發布。業界對“十二五”行業的發展方向與政策措施有哪些意見和建議?國內紡織機械器材生產領軍企業負責人、地方行業協會專家與業界學者代表,將從他們的視角,為紡機“十二五”發展提供自己的真知灼見。
聯合走大品牌之路 加大公共平臺建設
□ 山西鴻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裘永清
節能與節省用工的紡機設備將是今后紡機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方向,而提升設備可靠性則是“十二五”期間紡機行業應著重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我認為應從產品工藝方面尋求突破,除了自身在工藝裝配方面更加講究之外,還應提升設備配套能力,聯合形成配套產業良好的產業集群。
山西晉中是“中國紡機名城”,山西晉中市榆次區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紡機集群基地,但目前本地的紡機配套產業還有待改善。晉中市正在申請成立國家級紡織機械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如果檢驗中心成立,就將進一步齊備設備檢測手段,有效控制配套商提供的軸承等零件的工藝精度,進而提升紡機設備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從品牌建設的角度來說,“十二五”期間紡機企業應走兼并重組、聯合做大品牌的發展路徑。目前即使國內頂尖的紡機大品牌,也仍無法與國外的歐瑞康集團相抗衡。因此,“十二五”期間,紡機企業應逐步轉變思維模式,走聯合發展之路。目前晉中紡機業具備堅實的產業基礎和完整的產業鏈優勢,周邊的鑄造廠、電機廠、液壓件廠一應俱全,今后如果能在企業聯合的基礎上形成紡機區域品牌,那么其合力產生的品牌效應將勝過以往。
“十二五”期間,紡機行業需要政府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以晉中為例,目前紡機行業雖然屬于當地六大主要產業板塊,但由于產業所占比例不及煤焦等行業,因此相對來說仍缺乏一定的政府扶持。行業公共平臺建設在“十一五”期間較為缺乏,我希望“十二五”期間各級政府能夠扶助紡機行業建設公共平臺,包括檢測平臺、研發平臺、信息平臺等。歐美地區的社會分工專業化程度很高,制造商企業可以將財務、稅務、法律等相關事務交付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等專業機構來打理。而目前國內紡機企業仍需為這些相關事務分散精力,無法集中精力專注發展本業,企業內部財務等相關人員的流動也會給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希望今后政府能幫助搭建類似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使紡機企業能摒棄大而全的業務結構,專注發展主業業務。
此外,我也希望政府和行業協會能加大政策引導,幫助行業形成大產業鏈條,幫助企業加快并購重組步伐,這將有利于企業向專而強的方向發展。
加強產學研合作引導 基礎研究促原始創新
□ 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院長 胡旭東
從“十一五”紡織工業的發展來看,許多指標比如紡機的國產化率等都已經大大超過原來我們預期的目標,這說明紡織機械工業在“十一五”期間有了長足的進步,可以預計,在“十二五”期間,紡織機械行業還會繼續取得更大的進步,國產設備在國內紡織工業中的占有率進一步擴大,進口設備可能只有在極個別領域(比如經編等)還會有一定的技術優勢,相反,國產設備的出口將大幅度提高,部分高端設備將會返銷歐洲等發達地區。
針對這個發展趨勢,我認為國內的紡織裝備制造企業應該繼續加大與科研單位的合作,從長遠的發展趨勢來看,政府應該加強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企業也應該相應地重視基礎研究。“十一五”以前我們通過對國外先進設備的引進、仿造、簡單改進以避開專利保護的發展模式可能會受到限制,國外企業的技術發展會減慢,相反國內企業的同質化競爭會加劇,為了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企業應該在自身主流產品方面有深入的核心技術積累,對設備的工藝適應性、工作機理等有定量的研究,只有這樣,才會產生原始的創新,才能不斷推動產品的技術進步。
紡織業關系到民生,政府在“十二五”期間肯定會加大對紡織裝備制造業的投入,但是與過去的簡單投入不同,在“十二五”期間將會更加強調產學研的合作和對高技術的引導。作為紡織裝備研究方面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控制學院將義不容辭地投入對紡織裝備的基礎研究,與企業緊密合作,加快研究成果的轉化,為紡織裝備的技術進步,為紡織裝備的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貢獻我們的力量。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