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燃油紅紅火火過大年
2011-1-10 來源:期貨日報
關鍵詞:燃料油 原油 主權債務危機
目前主權債務危機第二波仍在歐元區繼續蔓延,但是美國經濟危機二次探底已基本完成,就業市場穩步復蘇,這支撐著美元指數繼續演繹反彈行情,短期內對國際油價形成打壓,使原油價格徘徊在90美元/桶關口停滯不前。筆者認為,美元的“起立”并不意味著大宗商品承壓下行,伴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的加快,美元指數的反彈將伴隨著商品市場的振蕩上行。在國內市場,燃料油市場或將先抑后揚,紅紅火火過大年。
從供需關系上來看,中國作為原油的需求大國,需求增量每年都在提高。中國國家能源管理局局長張國寶1月6日表示,中國在今后5年將增加1億噸的原油精煉能力,到2015年,中國將擁有6億噸的原油年加工能力,平均日加工1200萬桶原油。而據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到2035年,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將會暴漲75%,占世界石油需求量增長的1/3。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32950萬噸,同比保持了16.01%的增幅。其中,原油產量占表觀消費量的45.61%,同比減少4.38個百分點,進口占表觀消費量的54.98%,同比增加3.55個百分點。石油輸出國組織從2008年年底實施至今的石油產量消減政策堅持實行,促使石油供需保持平衡,并對油價構成長期振蕩上行的有效支撐。
2010年國內燃料油消費區域主要集中在華南、華東、山東,其中,山東與華東地區的消費量占到了消費總量的70%,華南占15%。近年來,隨著山東地方煉廠新增煉油能力的投產,對燃料油需求保持上漲的勢頭不改,截至去年11月份,山東地煉企業的產能猛增1680萬噸。另外,華東船供油由中石化統銷之后,中國保稅船業務也面臨著更為激烈的競爭,價格在國際市場更具優勢,市場需求潛力進一步激發,逐漸反超華南地區,燃料油的消費結構也出現了調整。未來國內燃料油消費區域主要集中在船用油與煉化板塊,后期以山東為代表的地煉企業仍是進口直餾油的主要消費大軍,華東沿海主要港口保稅油也成為后期燃料油消費的主要支撐源。
排除宏觀經濟以及政策變動對商品市場的影響,國內燃料油市場自身的“抗跌性”越來越強,市場對于經濟復蘇的預期逐步加強,原油庫存持續走低進一步支撐投資者對于原油價格走勢的信心。隨著燃料油進口成本以及原油價格的振蕩走高,燃料油期貨價格走勢基本與原油走勢一致,燃料油期現之間優厚的價差誘惑更多的企業參與商品期貨市場。目前滬燃油交易單位以及交割單位更適合中小型企業參與套保,整體市場的覆蓋面以及資金流動量將大大提高。
滬燃油換月較為頻繁,加之套利盤與空頭長期套保頭寸經常逢高介入,導致主力合約漲幅受限。因此,滬燃油更適合波段操作,短線投資者可以200點為交易區間,低吸高拋;中長線投資者則應保持謹慎偏多思路。根據筆者對近6年商品期貨漲跌概率統計,每年1月滬燃油的上漲概率為66.7%,2月概率為100%。主力1105合約支撐位在4820—4900元/噸,上行阻力位第一檔在5100元/噸附近,第二檔在5300元/噸,臨近年關,投資者應以逢回調買進為主。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