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全球
2008年,中國石油明確提出“建設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目標。促使中國石油把目光轉向國際的,還是中國需要石油的現(xiàn)實。
巴格德雷,在土庫曼斯坦語中意為“幸福之鄉(xiāng)”。可到了21世紀,這里仍是一片只生長著紅柳與梭梭的沙漠。人們常說,只有迷路的駱駝才會去巴格德雷。
當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公司的設計人員拿著“中土天然氣項目巴格德雷合同區(qū)域地面設計”的模擬圖紙出現(xiàn)時,項目的業(yè)主驚呆了。在這個高度敏感的邊境地區(qū),連業(yè)主也無法找到一張準確的區(qū)域地圖。但中國石油的設計人員卻在基礎資料奇缺的情況下,結合衛(wèi)星遙感圖及氣區(qū)位置圖,解決了這一難題,從而打開了“幸福之鄉(xiāng)”的大門。
這就是“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的“鐵人精神”的現(xiàn)代版。
在泰國,中國石油的GW80鉆井隊也因為表現(xiàn)出色受到贊譽。泰國國家石油公司總裁馬魯特吩咐:“就算打井數(shù)量有限,別的服務隊伍可以停,唯獨GW80隊不能沒活兒干。”
這么高的待遇,是GW80隊通過一流的裝備、技術和管理贏得的。昔日,一個井隊能“日上千,月上萬”,就被視為英雄,而現(xiàn)在GW80隊一個小時鉆井400米是常事兒,連續(xù)5年進尺10萬米,2007年就以進尺12.3萬多米的紀錄成為同類鉆機中的世界第一。
中東市場,歷來被認為是世界石油界的奧林匹克競技場。甲方眼光挑剔,門檻很高,長久以來被跨國石油巨頭把持。
這一“禁區(qū)”在2009年被突破。這一年,中國石油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成功進入伊拉克工程技術服務市場,開發(fā)伊拉克最大的油田之一——魯邁拉油田。
在伊拉克項目啟動儀式上,中國石油總經(jīng)理、股份公司董事長蔣潔敏說:“進入中東石油市場是幾代中國石油人的夢想。”
蘇丹3/7區(qū),一個曾被跨國石油公司判了“死刑”的區(qū)塊,在中國石油科技工作者的手中,僅用兩年多即變成億噸級大油田;哈薩克斯坦肯基亞克鹽下油田,在沉睡了30年后,被中國石油科技人員喚醒,3年內實現(xiàn)200萬噸的原油生產能力;已經(jīng)有130多年開發(fā)歷史的秘魯塔拉拉油田,在中國石油接手后連續(xù)16年產量不降反升,“百年老油田”青春煥發(fā)。
隨著“硬骨頭”一塊塊被“啃”下,中國石油的海外事業(yè)出現(xiàn)生機,由最初的單一合作開采,一步步向跨國并購、風險勘探和上下游一體化經(jīng)營邁進。
在中亞、亞太、北美,收購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購進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的股份,對哈薩克斯坦曼格什套公司、加拿大阿薩巴斯卡油砂公司、澳大利亞箭牌能源公司等大中型油氣公司和資產屢屢斬獲,涉足海上油氣、天然氣和LNG、油砂等領域,創(chuàng)造了中國企業(yè)海外并購的最新紀錄。
目前,中國石油在海外已建成蘇丹1/2/4、3/7區(qū)和哈薩克斯坦PK、阿克糾賓4個千萬噸級油田,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等7個200萬噸以上油氣項目,海外大慶已初見雛形,初步形成非洲、中亞、南美、中東和亞太5大油氣合作區(qū)以及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yè)鏈。
“十一五”期間,與中國石油有油氣合作的國家和地區(qū)從22個增加到29個,涉足的項目從58個增加到81個。891支工程技術服務隊伍遍布全球40個國家,物資裝備出口到97個國家和地區(qū)。
據(jù)統(tǒng)計,中國石油在海外油氣當量達到8500萬噸,海外原油加工量達到1008萬噸,國際油氣貿易額達到660億美元,海外油氣管道總長度達到9616公里,跨國經(jīng)營指數(shù)接近20%。
在美國《石油情報周刊》最新公布的世界50大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中國石油由2005年的第7名上升到第5名。在美國《財富》雜志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強排名中,中國石油由2005年的第46名,一路飆升至第10名。在英國《金融時報》最新公布的世界500強排名中,中國石油超過埃克森石油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而在10年前,中國石油在世界50家最大的石油公司中居第11位,總資產占埃克森公司的66%,但銷售收入僅為埃克森的 32%,凈利潤僅為其幾十分之一。
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石油總資產5年間翻了一番,超過兩萬億元,營業(yè)額跨上萬億元臺階,上繳稅費突破2000億元大關,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