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標示航道范圍、指示淺灘、礙航物或表示專門用途的水面助航標志——浮標,絕大多數為鋼制結構,存在抗碰撞性能差、易銹蝕、表面油漆易脫落和使用周期短、維修頻繁等缺陷。然而,北海航標處最近攻破的玻璃鋼望板、玻璃鋼浮鼓兩項航標新技術,使浮標壽命延長5倍,而且不再需要一年一次大修,大大降低了維修成本。日前,這兩項新技術通過了國家專利局審查,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權”授權,這是北海航標處繼前兩年獲“航標電池箱”、航標套筒鎖”、錨鏈除銹機”3項國家專利后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
至此,北海航標處已有5項自主創新技術獲國家專利。
據了解,針對目前浮標普遍存在抗碰撞性能差、易銹蝕、表面油漆易脫落和使用周期短、維修頻繁等缺陷,北海航標處三年前開始組織技術人員開展科研攻關,經反復多次試驗、調整、修改、投放,終于掌握了其中的關鍵技術,各項指標符合國家航標規范標準,達到了延長維護周期、顏色鮮明的預期效果。玻璃鋼望板、玻璃鋼浮鼓兩項航標新技術,以特制的膠水配方,將玻璃纖維層層粘起來,浮標的最重要零部件——望板和浮鼓具有耐腐蝕、阻燃、輕質高強、耐老化等特點,可在不同酸堿、鹽、有機溶劑的氣、液介質的腐蝕環境下長期使用,比型鋼、鋁材、不銹鋼及合金銅等傳統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優越性。其高彈性模量可以使望板格柵減緩外物碰撞力量,而輕微彈性表面具有防滑性能,讓浮標維護人員上標作業更安全。
據悉,兩項新技術將被廣泛應用于北海、鐵山港、欽州、防城四大港口的重要海域,進一步提高北部灣航標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