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價上漲 輪胎業面臨新洗牌
2011-1-2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輪胎 天然橡膠
2011年開年第一月,天然膠價格接近40000元/噸,輪胎行業開局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寒冬”。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天然膠價格一路上漲,從25000元/噸開始相繼突破30000元/噸、35000元/噸、37000元/噸等關口,成為大宗產品的領漲產品。去年11月更是創下39800元的歷史最高水平,讓輪胎企業們直呼“救命”。
中投顧問化工行業研究員常軼智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天然橡膠歷來是資本炒作的重點,目前流動性過剩情況較為嚴重,社會的通脹預期將會進一步增強,天然橡膠市場的炒作資金不會輕易退出。而且現在國際天然橡膠的供需關系較為緊張,再加上氣候因素對橡膠產量的影響,天然橡膠供應偏緊的情況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預計后期國內天然橡膠價格還會高位運行。”
天然膠價格上漲帶動合成橡膠價格上漲,輪胎企業成本壓力急劇增大、利潤明顯下滑。雖然輪胎企業已多次上調輪胎價格,但仍無法抵消原材料漲價帶來的成本劇增問題。
根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統計,輪胎企業2010年1-11月利潤同比下降22%,虧損面達26%,而輪胎全行業虧損面已近50%。目前是輪胎行業自特保案以來形勢最嚴峻的時刻,一些輪胎企業受累于失控的天然膠價,甚至打算限產停產,以減少原料價格走高帶來的虧損。
常軼智指出,一般情況下,面對成本上升的壓力,輪胎生產企業應該采取調整自身產品結構、加強生產管理、改善輪胎制作配方、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和提高輪胎售價等措施,來解決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劇增問題。
“但是由于目前我國期貨市場還不夠規范,國內輪胎企業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功能有限。而且國內輪胎行業由于重復性建設嚴重,目前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產能過剩,各企業間的競爭較為激烈,本土輪胎企業也不能通過大幅提高輪胎售價向下傳導成本壓力。”常軼智說。
面對成本壓力的不斷攀升,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在2010年四季度曾代表輪胎企業向國家有關部門請求“支援”,然而沒有得到回復。在經歷了一段煎熬之后,1月13日,中橡協在北京緊急召開輪胎經濟運行分析會,準備再次向國家有關部門請求支援。
會上,包括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雙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三角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市華南橡膠輪胎有限公司、山東玲瓏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輪胎企業一致認為,解決目前輪胎行業困境、平抑天然膠價格最直接有效的辦法是國家盡快向市場投放國儲膠,同時盡快取消天然膠進口關稅。
然而,常軼智指出,國家向市場投放國儲膠雖然可以暫時緩解橡膠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但由于只是向橡膠供應商拋售,這對橡膠價格的影響有限。而且目前我國天然橡膠的進口關稅為2000元/噸,以當前的天然橡膠價格計算,即使取消天然膠進口關稅,輪胎企業仍然面臨較大的成本壓力。“因此,國家向市場投放國儲膠和取消天然膠進口關稅對緩解輪胎企業成本壓力的作用不大。”
換個角度看,目前我國的輪胎行業產能過剩比較嚴重,而且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太高,這種局面無法避免,業內人士認為,這時正是行業進行結構大調整的有利時機。“在當前天然橡膠價格大幅上漲的情況下,我國輪胎行業將會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常軼智說道。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