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導致化工業供大于求現狀日益凸顯
2011-1-20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乙二醇 巴斯夫 甲醇 醋酸乙烯
現如今,各行各業都會有產能過剩問題,化工行業也面臨產能過剩。可見,“產能過剩”一詞很普遍,那么,何為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分為“相對產能過剩”和“絕對產能過剩”之分。“相對產能過剩”主要表現為供給過多而需求不足;“絕對產能過剩”則表現為需求已經開發得很充分,但還在不斷地擴大供給,造成絕對量的過剩。
任何事物都是雙面性的,進入2011年國內外金融環境不佳,終端需求受抑制,然而化工原料不斷擴產增產,使得國內化工行業供大于求現象日益嚴重。
眾所周知,化工行業一直是產能過快增長的重災區,雖然政府已經著手去產能化的進程,但由于地方政府的保護主義,去產能化將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特別是在部分子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將長期存在。譬如,醋酸乙烯、甲醇、環氧丙烷、乙二醇等化工產品均面臨供大于求現狀。接下來慧聰化工網帶您深入了解,化工行業產能過剩的產品還有哪些?
醋酸乙烯供大于求 成交低迷
2008年,中國大陸醋酸乙烯的新增產能高達50多萬噸,年增長率將由此前多年的10%左右飆升至40.7%。然而,這只是拉開了國內醋酸乙烯產能擴張的序幕。據統計,至2012年底國內還將增加212萬噸/年的生產能力,屆時全球超過半數的產能將聚集在中國大陸。
然而2011年1月初,醋酸乙烯市場供大于求,成交低位徘徊。目前已臨近春節,市場缺乏交投意向,加上下游開工較低,貿易商出貨不暢,價格繼續下跌。
甲醇行業供大于求2011年表現更為突出
甲醇行業供大于求現象在2011年表現更為突出,因為產能過剩局面或將加劇,最終導致甲醇供大于求。據了解,2010年甲醇總產能預計仍可達到3500萬噸,產量大約1500萬噸,有一半產能過剩。預計2010年國內甲醇供應量依舊維持穩步上揚走勢,預計在1860萬噸,較2009年增幅22.9%。其中進口供應占總體供應的22.6%。然而,按照2009年國內甲醇表觀需求量1512萬噸以及下游需求增長最多增長10%計算,2010年甲醇需求量僅僅不足1700萬噸。我國甲醇產能的嚴重過剩,直接導致了后市難以走出低迷的困境。
乙二醇產能過剩比較嚴重
國外乙二醇產能現狀:2006-2010年,世界乙二醇新增產能超過800萬噸/年,其中超過500萬噸/年的產能集中在沙特、伊朗、科威特等中東國家。中東地區已經超過北美地區而成為世界最大的乙二醇出口地區。屆時,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部分裝置將因競爭能力較弱而被迫關閉。從全球看,乙二醇市場供大于求,而國內生產能力遠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使我國成為世界乙二醇主要消費市場之一,每年進口大量的乙二醇產品。隨著我國乙二醇企業的不斷壯大,截止到2010年,我國乙二醇企業也出現了大規模的投產。
國內乙二醇產能現狀:亞化咨詢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10年底,中國的乙二醇生產能力將近400萬噸,其中包括通遼金煤的15萬噸煤制乙二醇產能。通遼金煤的產品方案已經從原來的20萬噸,調整為15萬噸煤制乙二醇和10萬噸草酸。
可見,乙二醇產能過剩現象十分嚴重,尤其是國內乙二醇產能數據已經占據了全球乙二醇產能的一半,盡管如此,國內生產商感覺不到壓力,仍在擴大產能。2010年4月中旬,位于浙江寧波的中石化鎮海煉化公司65萬噸環氧乙烷/乙二醇裝置投產,并生產出合格產品。該項目投產后,中石化在華東地區的乙二醇合計產能將達到200萬噸,生產企業包括上海石化、鎮海煉化、揚子石化和合資企業揚子-巴斯夫。其中,鎮海煉化和上海石化成為中國最大的兩家乙二醇生產商。
2010年聚合MDI沒有給市場太大驚喜
2010年初,市場商家開始積極備貨,希望在旺季收獲較高盈利,但聚合MDI卻在1-5月一直上漲動力不足,在商家和供應商的提價影響下,頂著市場貨源供應充足的壓力勉強上行至16500-17400元。最終在5月顯露疲態,開始下滑之路,價格屢次突破市場預期,低端貨源最低價格碰觸14200元左右低點。期間市場拋售貨源增加,市場庫存逐漸消耗,加之廠商調節生產,8月終于開始止跌企穩,開始上行,但市場信心已經受到嚴重打擊,雖期間偶有市場利好刺激,但已經難以有效帶動下游跟進,市場偶爾展露的炒作氣氛轉瞬即逝,價格在波動中疲軟上行。10月節后聚合MDI價格開始再次緩慢上行至17000-18000元水平。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