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化纖格局已出現結構性調整,西方發達國家退出常規化纖生產領域,轉向高科技、高性能纖維以及生命科學等新領域,世界化纖生產的重點已轉移到中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中國的化纖行業、化纖企業也成為世界市場的競爭主體,中國的常規化纖品種生產以及一部分大型化纖企業已經具備與國際競爭對手抗衡的能力,但我國企業在高科技、高性能纖維上,在新產品開發能力上,在現代化市場營銷手段以及現代管理科學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
本屆參評的項目包括了高性能纖維的幾大方面,比如碳纖維、芳綸纖維以及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等等。其中,高模量聚乙烯項目在經過小試之后,基本實現了產業化,達到300噸的產能,具有了與國外相當的技術水平。同時,江蘇盛虹化纖研發的節能長絲生產工藝采用環形吹風設計,用冷風吹絲,既保證了成絲質量,也減少了對能源的消耗。
高性能纖維是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材料,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被廣泛應用于航天、能源、建筑、環保以及海洋產業等各個領域。同時,由于西方各國都視高性能纖維為國家戰略產業和材料,對我國進行嚴格的技術封鎖,控制高端產品的出口,因此,我們必須自力更生,加大自主研發的能力。高性能纖維產業技術難度高,專業跨度大,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和高度的集成創新。高性能纖維產業涉及石油化工,材料工程、化纖工程、精密儀器制造、電子信息、自動化控制、工程集成等多學科、多專業的相互交融和前后銜接。
目前,部分高性能纖維集中在少數相關的大企業手中,比如日本東麗、東邦、三菱三家公司的碳纖維產量占到全世界的70%左右,全世界芳綸1414產能的95%集中在美國杜邦和日本帝人兩家公司。
未來幾年是我國化纖行業發展的關鍵期和轉折期。中國的化纖企業采用更先進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對現有生產線進行技術改造,或建設更具競爭優勢的裝置;加快產品結構優化調整,提高常規產品質量,大力發展差別化、功能化纖維,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化纖企業應與下游紡織企業聯動應用開發產品。
總之,我切實地感受到送評項目水平在逐年提升,這對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十二五”期間,中國的化纖工業將迎來極大的發展,特別是高性能纖維也會取得長足的進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紡織大國走向紡織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