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平市龍勝鎮,作坊式的橡膠廠隨處可見。
江門開平市龍勝鎮以生產橡膠制品著稱,近年來,這里多條村接連出現村民患咽喉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死亡的情況,村民對當地的環境污染忍耐已達極限,多次發生自發圍堵排污企業的事件。
今年9月起,當地政府著手整治該地大大小小80多家生產、加工橡膠的企業。但一些被勒令叫停的企業卻在夜晚重操舊業,繼續偷排廢氣。
一場“貓捉老鼠”的游戲在這個橡膠專業鎮天天上演。
橡膠廠與政府玩起了“躲貓貓”的游戲,在夜間、中午休息時偷排廢氣,村民們常常給刺鼻的氣味熏醒
從開平縣城沿省道往新興方向行車約40公里,進入龍勝鎮地界,公路兩旁布滿了小型橡膠廠,有的煙囪還在冒煙。空氣里彌漫著一股刺鼻的橡膠味,味道越來越濃。天灰蒙蒙的,路兩旁的樹上落滿了灰塵。
鎮政府旁邊,村民們聽說記者是來調查污染的,立即回應說:“現在已經好很多啦!以前才叫‘暗無天日’呢!”據村民反映,橡膠廠把廢舊的輪胎等橡膠制品蒸煮再制成再生膠,廢氣污染非常大,村里許多人被迫離開。
受害最重的是離鎮政府只有兩公里左右的黃村。黃村村委會轄區的五金橡膠、金屬冶煉、再生塑膠等行業云集,已成為全鎮環境污染的重災區。
該村一位村民告訴記者,黃村周邊有好幾家橡膠廠,之前一開工村里就像關在毒氣籠子里。近年來因患鼻咽癌、肺癌去世的村民就達十多人,今年有兩人因患呼吸道疾病過世。附近一所小學校長的妻子就是得癌癥死的,校長一直投訴無果。一位正在蓋房的村民憤怒地說:“投訴有什么用?村里能走的人都走光了!”
在通往古坪村的路口,記者看到一家名為“大鴻橡塑五金制品廠”的煙囪正冒出濃煙,一陣陣濃烈的橡膠味撲鼻而來。記者為此撥打了環保投訴電話12369,但被告知該號碼已被歸入政府熱線,但不負責處理市中心以外的事。幾番輾轉,記者最終聯系上了開平市環保局,值班人員告知記者“會調查該事”,然后就掛斷了電話。
村民說,現在政府已經開始整治,但有些橡膠廠與政府玩起了“躲貓貓”的游戲,在夜間、中午休息時偷排廢氣,村民們常常給刺鼻的氣味熏醒。
古坪村的張姓村長表示,雖然鎮政府對橡膠廠廢氣治理后,整個村子的空氣跟著也改善了一些,但是根本問題還沒有解決。
龍勝鎮舊李村的一村民說,村民現在都不敢吃自來水,由于橡膠廠將工業廢水通過下水道排出,該地的生活用水也受到嚴重污染,“現在水里都會有一股子腥臭味,我們都不敢吃,現在煮飯用的都是桶裝水。”
龍勝鎮衛生院門診部的一位值班醫生說,他來龍勝鎮已經有一年多了,坐診期間來看呼吸道疾病的村民非常多,其中患鼻咽癌的村民占了較大比例,往往在該衛生院治不好的病人就會轉到其他醫院繼續治療。他告訴記者,每到晚上12點多就可以聞到彌漫在鎮里的濃烈橡膠味。
記者隨村民來到古坪村第二十五巷村民張長養家,他已被確診患有咽喉癌,他躺在椅子上已經不能清楚地說話。
鎮政府無奈
近年來,該鎮因環境污染引發的上訪事件頻繁發生,群眾反映強烈,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重大隱患
龍勝鎮的鎮長馮偉光提起污染問題頗顯無奈,“真的寧可少收兩個月的稅,我們也想把環境搞好。”
他介紹,龍勝鎮五金橡膠行業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逐漸成為該鎮的主導產業和主體稅源,同時又是環境污染和安全生產整治的重點和難點。
龍勝鎮五金橡膠行業主要是生產橡膠腳輪,其加工工藝是利用廢舊輪胎通過高溫高壓脫硫生產再生膠,再經過沖壓成形加工成產品。在生產脫硫再生膠工序時,個別企業為節省成本,用成品的邊角料或廢塑料來代替木柴或煤炭燃燒加熱,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脫硫罐廢氣和粉塵,嚴重污染周邊大氣環境。此外,企業為增加利潤,燃燒廢舊輪胎圈回收鋼絲,也產生大量的廢氣和黑煙。
據介紹,從今年9月開始,當地開始集中整治、關停一系列橡膠廠,垃圾廠以及廢品站。
馮偉光認為,這些企業大部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建立起來的,從一家一戶的小作坊成長為現在龍勝鎮的支柱產業,成為當地的納稅大戶,無直接證據證明患病村民是吸入了這些廠排放的廢氣而致病的,村民們通常索賠無門。
記者了解到,對龍勝污染污染問題的整治此前已有多次,但往往一陣風過去就無果而終。去年,開平市還專門擬定了一個《開平市龍勝鎮五金橡塑行業環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準備成立了聯合執法整治小組,由副市長牽頭擔任組長,有環保局、龍勝鎮政府等八個單位共同參與,對龍勝鎮范圍內的五金橡膠、廢塑料收購加工、蒸膠工序等行業進行“地毯式”排查。《方案》要求在今年1月對排查成果進行總結驗收,但“由于條件不成熟”,這個方案最后不了了之。
據龍勝鎮政府通報,近年來,該鎮因環境污染引發的上訪事件頻繁發生,群眾反映強烈,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重大誘因和隱患。
2010年5月21日,龍盤開發區7名居民到市政府上訪,反映盈達五金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蒸膠車間排放廢氣和粉塵污染環境,嚴重影響居民。其后,市環保局和上訪群眾到盈達公司調查情況時,業主和上訪群眾發生口角,繼而演變成打架傷人的治安案件。
2010年8月9日,宏利五金橡膠有限公司在加工脫硫再生膠時直接排放廢氣,引發黃村村委會30多村民圍攻該企業。該公司在未整改好廢氣處理設施的情況下,8月12日傍晚繼續排放廢氣,再次引發50多名村民圍攻。后經市環保局和鎮政府調解,事件得以暫時平息。
環保局為難
環保部門強制執法權的缺失是個大問題,聯合執法的前提是地方政府真的想治污,而且其它部門愿意配合
龍勝鎮環境污染問題整治為何這樣難?開平市環保局副局長吳長振解釋,難在強制執行。
吳長振介紹,在繼今年9月份關停了第一批6家橡膠企業之后,第二批又關停了14家企業,“但是面對那些偷著排放廢氣的橡膠廠,執法也有諸多困難”。
吳長振向記者列舉了環保局執法面臨的多方面困難。
比如,該局檢測儀器十分落后,沒有相應的技術人員。“對于空氣中有害物質的定性檢測,即這些有毒空氣究竟已經達到什么地步?我們實在是無能為力。”他說,開平的空氣監測點主要分布于市區中,污染嚴重的龍勝鎮一個也沒有。
再如,執法力量薄弱。環保局稽查隊僅有十多名成員,負責外勤的只有六人,根本沒有力量隨時出動。
吳長振強調,環保局沒有強制力保證落實處罰。
環保局法制科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他們通常是先對排污的企業發放責令改正書,并提出整治方案令其整改,并讓這些企業提交整改報告。對于沒有提交報告的企業,環保局會申請行政審議委員會對其發放告知書——這些企業需在三天之內進行聽證,七天之內陳述申辯,然后對其發出行政處罰決定書。而對于三個月沒交處罰金、也沒向上一級環保局提出行政復議的污染企業,工作人員需進一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要求對它們進行強制執行。如果對方提出行政復議,并對裁定不服,還要到法院進行審理,一審二審整個流程走下來,也至少需要一年半的時間!
“這期間就算橡膠廠繼續排放污染物,我們也沒有強制力關閉它,除非是發生了重大毒氣泄漏、可能造成嚴重事故的企業,環保局才有可能提請政府聯合其它執法部門立即將其關停。”該工作人員說。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微博)副院長徐松林教授告訴記者,當前中國環保部門在治理環境污染問題上,的確面臨程序正義與效率之間的矛盾。一般來說,環保部門具有對污染企業的行政處罰、勒令停業的執法權力,卻沒有強制力保證實施,如果這些企業在提出行政復議后還會繼續生產,環保局需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請才能確保行政處罰得到強制執行,但是這就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徐松林介紹,在國外,當遇到重大污染、氣體泄漏等緊急情況時,政府通常都會采取強制措施——先提請人民法院強制關閉制污、排污的違法企業,然后再走法律程序,“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減少污染,確保居住環境的安全,而那些對處罰結果不滿的企業可以事后提出訴訟,如果政府的確執行錯誤就要付出巨額賠償。”
廣東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環保部門的強制執法權的缺失的確是個大問題。現在各個地方只能采取變通的方法,即由政府出面組織其它部門一起聯合執法,但前提是政府是真的想治污,而且其它部門也愿意配合。
龍勝鎮新一輪的污染整治仍在持續,但能否根治長期困擾當地的污染頑疾,抑或像之前的多次整治一樣無果而終?南方日報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