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性難題一舉攻克
這個項目難度有多大呢?理論計算上沒問題,但實際工藝、操作工技術水平、設備精確度、溫度變化等因素都影響著研發的進展。2008年,為了解決一個關鍵問題,來自日本的3位科學家來到斯爾克,但只待了一個星期就返回了,臨走前留下一句話,“這是世界性難題,10年之內也解決不了。”蔣士成鼓勵大家,我們中國人比他們聰明,一定能攻克難題。
經過兩年多的艱苦摸索,到2009年,原來不可想象的產品終于做了出來,并且迅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
在介紹該項目的創新點時,孫德榮說,項目在工藝技術、裝備制造、產品應用方面進行了系統的研發和集成創新。主要設計了POY+FDY同機并行紡絲、高速復合網絡多機合一的一步法工藝技術。突破了復合點張力匹配、異收縮精確控制、高速多重網絡等關鍵技術。并研發了專用的同步紡絲、同步卷繞、雙風室雙風道側吹風系統、多頭精密高速卷繞頭等關鍵設備。在此基礎上,斯爾克首次建立了產品異收縮性能測試評價方法,研究了一步法異收縮混纖絲最佳紡織、染整加工技術條件,建成了多條一步法異收縮混纖絲生產線,并實現了規;a。
“多年的付出,讓斯爾克有了成熟的技術積累!睂O德榮說,正是由于公司技術具備了自主創新性和突破性,每條生產線(24位)可同時替代24位FDY、24位的POY以及10臺平牽機,從而減少人工、場地,電耗及水耗,進而降低標準煤消耗量,降低廢氣、廢水排放量。項目一步法技術與傳統兩步法技術比較,在用地、用電、用工等方面都有較大降低,具有顯著的市場競爭力,也順應了國家低碳經濟的產業政策。
市場需求翻番式增長
此項技術特別適合生產細旦、超細旦及雙組份功能性纖維,極大地拓寬了差別化纖維的品種結構,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特別是在針織、家紡、服裝等領域有著強勁的市場需求。從當初的市場需求幾十萬噸,到現在的數百萬噸,用爆炸性增長形容一點兒也不為過。斯爾克也成了國內多家化纖大企業競相追逐的目標,國內數家紡絲龍頭企業開始購置相同的成套設備,進行一步法異收縮復合絲產品的生產,這也從客觀上推動了整個化纖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
斯爾克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為創新也付出了巨大的成本,從開始研發投入近4000萬元,加上廠房、人員的成本共投資1億元。面對市場的火爆和多家企業的模仿,孫德榮又驚又喜,喜的是多年的付出總算看到了成果,驚的是市場環境逼得斯爾克人還要不斷創新。
“只有產品不斷創新才能引領市場,只有擴大產能才能占據市場。”孫德榮介紹,公司第二代融紡異收縮復合絲產品即將在明年投產,公司將新增4條差別化混纖復合絲生產線,年新增復合絲產能4萬噸,銷售收入將達到6億多元,利稅近億元,新增就業崗位300多個。屆時,公司的異收縮復合纖維年產量將占據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同時公司的第三代產品也正在加緊研制中。“我們與其他企業走的路不一樣,我們是靠創新吃飯的!睂O德榮充滿自信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