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面料價格比全棉便宜近三成
面料生產技術提高→化纖代替全棉→用棉需求下降
“和全棉面料相比,化纖面料的價格要便宜很多。全棉面料目前的價格在22元/米左右,化纖的一般16元/米就已經是很好的料子了。”周俊說,其實用化纖代替全棉,是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逐漸開始的,由于歐美地區經濟不景氣,購買力減弱,價格更為低廉的化纖面料開始贏得越來越多的市場。
除了價格因素外,流行趨勢也在助推化纖面料的廣泛應用。杭州弘羽服裝目前絕大多數的服裝用的都是化纖面料。該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說,事實上,正是目前化纖生產技術的提高,加速了它代替全棉的腳步,“現在優質的化纖面料,厚實感明顯,和以前相比,面料更為柔軟,手感好起來了。”
另外,和全棉面料相比,化纖面料印花色澤更好,面料更加漂亮新潮。“以前買一件衣服當成耐用品,考慮要穿好幾年,強調質量。現在的年輕人更追求款式和潮流,衣服一般只穿一季,更強調款式。”杭州弘羽服裝的相關負責人說。
周俊說,永安制衣最早是做絲綢服裝的訂單,后來麻布材質的訂單增多,近幾年輪到全棉面料,現在又輪到化纖面料了。今后可能是這四種面料并駕齊驅的局面。
快時尚品牌將純棉基地外遷
生產基地外遷→本地采購減少→用棉需求下降
受國內棉價高企、人工工資上漲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快時尚巨頭將純棉制品的基地向工費、原料更為低廉的越南、土耳其、孟加拉等地轉移。
在今年最新上市的一撥H&M、ZARA、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的服飾中,人們發現,T恤、印花長裙等純棉制品的產地一欄中不再標注“MADEINCHINA”,而變成了土耳其、孟加拉以及葡萄牙。更多中國本地產的服裝多采用化纖材料制成。那些摸上去和棉花一樣舒適、柔軟的衣服,真實成分和棉花一點關系都沒有,是100%的化纖產品。比如一款貼身穿的白色打底衫,摸上去又軟又滑,其成分為95%的粘纖以及5%的彈性纖維;而一款產地為浙江的毛線帽,其面料包括40%的聚酯纖維、30%的錦綸、22%的粘性纖維以及8%的兔毛。
實際上,在快時尚品牌將純棉制品基地外遷之前,國內已經有不少服裝生產企業將生產基地遷至越南等東南亞地區。
昨天,國內大宗商品資訊行情通訊社——生意社發布消息,江西地區籽棉采摘進度已過80%左右,每戶棉農囤棉千斤以上,40家棉花收購加工企業中已有90%參與收購。當日籽棉收購價格為4.2元-4.3元/斤,較上周環比仍在下跌。
在山東濰坊一些主要棉花種植區,今年棉花的收購價一直在每斤4元左右,不超過4.5元/斤,去年這個時候,籽棉的價格接近6元/斤,最高時接近7元/斤。相比去年,今年棉花收購價最高跌幅超過40%。
由于擔心棉價會繼續下跌,一些地區的棉農賣棉積極性有所增加,但受資金短缺和現貨需求不旺等影響,棉企收購依然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