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纖行業:深度謀變
2011-12-27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化纖行業 謀變
發展∶布局“十二五”化纖強國路徑
■ 轉型升級
典型事件: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召開的大小行業會議、舉辦的各種展覽,無不以轉型升級為最核心的主題。在今年9月召開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由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編撰的《中國化纖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黃皮書正式發布,為化纖行業下一步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書中深刻總結了“十一五”化纖行業的發展情況,重點闡述了“十二五”期間行業面臨的形勢和世界化纖工業發展趨勢,并對“十二五”行業發展目標及規劃作了詳細說明。
記者短評:在“十二五”開局之年,行業和企業都在對未來5年進行規劃布局,有的繼續向上游延伸,有的向下游發展,有的“走出去”,有的“引進來”……目的只有一個:深入轉變行業發展方式,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邁進,2015年率先實現化纖強國的目標。當前,化纖行業已經由快速成長期步入“成熟期”。“十二五”時期,經歷了十多年高速增長的中國化纖工業將放慢腳步,將年均增速調至6%左右。到2015年,規劃實現化纖差別化率由目前的46%提高至60%,高檔面料及制品原料自給率由70%提高到85%,高性能纖維產能由5.5萬噸增加到16萬噸,同時在研發投入比例、勞動生產率、新產品產值比重等衡量技術進步的重要指標方面繼續提升。
■ 模式創新
典型事件:4月7日~8日,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五屆二次理事會暨行業創新發展論壇在福建長樂召開。會上,中國化纖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提出,“十二五”期間,化纖企業發展模式將進一步向三個方向分化:一些企業進一步向更上游領域延伸,以規模化、低成本優勢取勝;一些企業繼續向下游發展,走差別化道路;還有一些企業實施多元化策略,投身化纖以外的諸多領域,豐富資金來源。9月,本報推出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特刊《“十二五”模式之變》,對“十二五”化纖工業發展模式的方方面面進行了深入總結分析。
記者短評:未來的大國競爭,不僅是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競爭,更是不同時代的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的競爭。當前行業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各種要素都在發生深刻變化。步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列、出口增長動力明顯不足等,都將在方方面面影響行業發展。當世界紡織化纖產能大量轉移至中國后,其他國家和地區便逐漸失去了研發新技術、新產品的動力。因此,中國化纖工業再要將改革開放以來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作為技術進步的主要方式,已沒有可能性。模式創新,不僅體現在化纖行業調低十多年的快速增長模式,轉向質量效益型增長,也體現在企業逐漸轉變低附加值的、同質化的生存模式,向更加多元化、差異化的方向發展。
■ 戰略新興產業
典型事件:自去年國家發布《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這七大產業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之后,化纖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在今年舉辦的第五屆生物產業大會、高新技術纖維材料論壇與SAMPE復合材料展等會議展覽中,化纖產業具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征進一步得以體現。
記者短評:充分認識到化纖流淌著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血液”,一方面有助于對化纖這一傳統產業進行與時俱進的再定位,增強行業信心;另一方面還能促使行業準確把握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及時了解促進行業發展的最新政策并加以有效利用。當前,產業用紡織品已成為“十二五”紡織業新的增長點,而其原料90%以上來自化纖。除了傳統化纖的改造升級外,碳纖維、芳綸等高性能纖維材料,殼聚糖纖維等生物質纖維都為多領域應用產業用紡織品奠定了原料基礎,而它們都具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典型特征。
■ 循環經濟
典型事件:在9月吳江召開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上,中國化纖循環經濟聯盟宣布成立并發出“綠色宣言”,顯示了行業堅定踐行循環經濟、綠色低碳經濟的決心。
記者短評:盡管化纖行業已經在循環經濟方面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未來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很嚴峻,土地緊缺、能源緊張、原料短缺、環境容量不足等已經成為制約行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十二五”期間,化纖工業將加快生物質可再生、可降解原料研發,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建立起化纖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同時,廢舊聚酯產品、化纖面料服裝等回收利用規模達到700萬噸。相信化纖循環經濟聯盟將為行業發展循環經濟作出表率。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