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應用新亮點:建筑用紡織品發展前景廣闊
2011-2-16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建筑用紡織品
建筑用紡織品代表建筑未來?
有學者認為,建筑行業與紡織行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產業,紡織品進入建筑行業僅限于建筑材料領域,建筑中大量使用的還是鋼材和水泥。因此,紡織品不可能作為建筑材料的主要方面。其實,建筑材料,特別是新型建筑材料,包括智能水泥、碳纖維房屋結構等在國外已經被廣泛應用,環保、節能、低碳的智能建筑中,作為一種未來的建材,少不了紡織品。建筑與紡織品,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一種發展趨勢。未來建筑用紡織品將朝著輕質化、功能化方向發展。如纖維增強混凝土的開發,將使纖維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價值大大提高。突破簡單的增強功能,使用諸如鋼纖維、玻璃纖維、碳纖維等,增強混凝土預制件的強度,起到阻燃、輕質的作用。那么,即使建筑摩天大廈,樓高在500~800米亦無危險隱患。在新型建筑材料中,非織造布將扮演主角。以玻璃纖維織物為布基,涂敷PVC、聚四氟乙烯等形成防水、透氣、阻燃篷面織物,大大增強了膜結構的強度和耐氣候性及阻燃性,而且建筑物的使用期限將大大延長。
在即將出臺的《紡織工業“十二五”規劃》中,產業用紡織品放在了舉足輕重的位置上。有關建筑用紡織品方面,規劃提出要有步驟地大力推廣紡織品用于外墻體防水、增強、內墻防裂、防水、阻燃等功能的研發,在建筑用紡織品加工技術上,推廣率要在70%以上。建筑用紡織品是否代表建筑領域的未來,答案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隨著城市建筑的發展,使用更加節能環保、輕質、耐用,并具有各種功能性的建筑材料必將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建筑中,建筑與紡織品的結合將水到渠成。
建筑用紡織品使用“無極限”
建筑紡織品有顯著節約材料、組件可在工廠內制造、現場安裝、縮短建設周期、減輕建筑物重量、降低成本等特點,現已形成了新的建筑風格。但是,建筑紡織品的發展仍然受到許多制約,認識上也有許多誤區。如認為建筑用紡織品只能用于輔助增強功能;最早使用鋼纖維、玻璃纖維、維綸等作為增強混凝土的材料,后來發展到在水泥中摻入碳纖短纖維以增強建筑物的導電性。其實,碳纖維還可以做許多建筑材料。如記者在參觀北京一個綠色產業展覽會時,看到日本帝人公司開發制作的碳纖維建筑預應梁,重量輕、承重大,代表了未來建筑用紡織品的方向。只是目前售價較高,影響了用戶選購和普及。隨著碳纖維的產業化進程加快,將來,許多建筑將使用輕質、耐用的高性能纖維材料。此外,隨著高性能纖維的應用,許多過去認為不能用于建筑的纖維,將加入到應用大軍里來。
PTFE膜結構材料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為了在建筑中使用耐腐蝕、跨度大、易清潔透氣、阻燃的新型結構材料,許多大型場館建筑使用了膜結構,在面料表層涂覆功能材料,起到抗老化、自清潔作用,目前膜結構已經成為世界建筑的新風格。上海世博會的世博軸,大量使用膜材料,樹立了膜結構使用的典范。
有報道稱,國外用木質素纖維做建筑材料,進行高速公路的鋪設。木質纖維易分散在保溫材料中形成三維空間結果,并能吸附自重6~8倍的水分。這種結構和特點,提高了材料的性能,起到了穩定工程建筑尺寸,解決了高速公路路面易干裂、滑墜的問題,并可加快施工進度。用木質纖維鋪就的高速公路,抗滑性、降噪性較好,抗滑性能大大提高。而且,路面能見度好,可減少車燈反射、減少水霧和降低行車時的噪音。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