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人大代表建議:重點發展廢舊塑料再利用
2011-2-23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廢舊塑料 有毒塑料
廣州生活垃圾經過初步回收每天剩余14000噸,人均大約1.1公斤/日,如何處理這么多垃圾,昨日,廣州市人大代表齊力建議,將餐廚垃圾和廢舊塑料再利用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確定垃圾“綜合處理”指標,并納入政府工作考核,確定垃圾“綜合處理”指標,并納入政府工作考核。她還表示,垃圾焚燒發電不宜作為產業來規劃發展。
每天剩余垃圾僅10%再利用
齊力表示,目前廣州市生活垃圾經“收買佬”初步回收后剩余總量大約14000噸/日,人均大約1.1公斤/日。其中大約10%被有效回收再利用,83%以上被填埋處理,7%左右以焚燒發電方式處理。如今正在使用的5個填埋場已接近滿載,而擬建的垃圾焚燒發電廠選址工作又陷入困境,如何破解垃圾圍城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
今年2月,市政府正式頒布了《廣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暫行規定》,提出了今年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率達50%,資源回收率達16%,資源化處理率達90%的目標”。齊力表示,如何完成這一目標,政府部門尚未有明晰的規劃和具體措施。
五大建議:規劃垃圾回收再利用產業
建議一:確定垃圾“綜合處理”指標納入政府工作考核
垃圾“綜合處理”,是指根據垃圾成分、特性和當地具體條件,優化組合多種垃圾處理方式,如回收再利用、填埋以及焚燒等,實現垃圾處理的集約化、資源化、專業化和無害化。結合廣州市的具體情況,制定出相應的綜合處理指標,并將完成情況列入對政府工作的考核體系。
建議二:分類收集工作中推廣“零垃圾”理念
推廣“零垃圾”的生活理念,使垃圾分類成為全體市民的自覺行為。對酒店和餐館建立垃圾分類和處置標準,實施垃圾排放登記制度,計量收費。所收取的費用用于分類、減量和資源化處理。對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單位進行指標考核,使垃圾分類收集的工作落到實處。對寫字樓、學校和企事業單位等辦公場所建立“準零垃圾”標準,強制對所產生的垃圾進行再利用的前期分類處置工作。
建議三:將餐廚垃圾和廢舊塑料再利用作為重點發展的產業
從目前廣州市和國內其他城市這方面工作的現狀來看,餐廚垃圾的生化處理技術還不成熟,廢舊塑料的再生產品的出路問題還較好解決。她建議由政府出資,組織高校和有關的研究機構進行技術攻關,將餐廚垃圾及有害物的無害化處理和再利用作為重點研究對象,探索出科學有效的下游產品產業化發展的道路。
建議四:垃圾焚燒不宜作為產業來規劃發展
齊力表示,垃圾焚燒發電不宜作為產業來規劃發展。垃圾焚燒發電從嚴格意義上講,并不屬于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再利用處理手段。僅僅從所投入的費用來計算,每焚燒一噸垃圾政府需要投入約260元(處置垃圾補貼、上網補貼和建廠投資三項費用合計,不含運輸費用),而垃圾焚燒后30%轉變為灰渣,仍然需要填埋處理。為了破解目前的垃圾圍城難題,焚燒發電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和補充手段,不應作為產業來規劃和發展。
建議五:加強監管杜絕毒垃圾
要通過法制手段,嚴格規范和控制廢舊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渠道。首先加強對農貿市場和餐飲、食品等行業的監管,禁止非法生產的有毒塑料產品流向市場,同時嚴厲打擊非法生產有毒塑料產品的行為。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苒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