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幫互助 良性競爭
2010年的市場是多年來未曾有過的,整個塑機行業的需求呈現“火爆”態勢,朱總在與我們分析探討這種現象的成因說:“2010年是金融危機后市場從低谷的一個反彈。機械裝備工業是有一個生命周期的產業,比如有些需要設備的企業在前兩年沒有買入,去年就會選擇購買,前兩年沒有淘汰的機器,2010年也淘汰了。中國經濟4萬億的投入使得市場在低谷反彈,不單是注塑機,其它的機械工業都有高速的反彈。但是這個反彈能維持多久我們還無法預計,我認為2011年肯定會沒有2010年好,這是比較明顯是事實。市場好了,企業更不能魚目混珠,不管產品的優劣都賣給客戶,這無論是對行業還是國家都是一種災難。所以我們非常希望,市場能夠有序的競爭,讓我們的客戶有足夠的空間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品牌和機器,更好的服務于自身的公司和產品。在博創,我們有決心、有能力、有信心去贏得客戶的信賴和更多的市場份額。”
2010年,博創成功舉辦“全球合作伙伴開放日”活動,這項活動不單是為了樹立博創的品牌,更深層的意義是為了增進和幫助工業進步,幫助博創的合作伙伴提升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競爭能力,使其更好地服務于這個行業。當然,在幫助他人的同時,別人也會幫助博創,讓博創獲得周邊合作伙伴更深、更廣、更密集的支持。中國有句古話叫“眾人拾柴火焰高”,朱總表示:“沒有大家的幫助,就沒有博創的今天。“全球合作伙伴開放日”不單是提升博創品牌這么簡單的目的,更多的是增進誠意,把我們的成功和失敗的東西拿出來與伙伴分享,幫助我們的合作伙伴,提高他們的競爭力。”
博創自2010年開始,成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意大利米蘭商學院、新西蘭懷卡托大學、中國的清華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著名高校的MBA和EMBA的移動課堂,朱總自豪的說:“這說明,我們企業的管理水平在高校學生的眼里是非常高的。作為企業,更多的要有社會責任感。現在很多的大學都是“學”與“習”脫鉤的,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幫助學校培養和企業需求直接相掛鉤的高素質人才,讓他們更快的適應社會;同時把我們發展過程中對與錯的東西與他們分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能得到學習的機會,促進博創進一步的提高。不單國內的大學,許多國外的大學也在我們這里做教育實習,博創向他們展現了中國民營企業的優秀形象和行業地位,改變了他們對中國裝備工業企業只會仿造、生產低質量、低成本產品的陳舊看法,讓他們看到我們在創新、質量和理念上的追求和進步,這也是對我們多年來付出的一種肯定。”
零件加工
朱總在談到博創2010年的首次德國K展之旅時說道:“之前沒有參加是因為我們覺得自己做的還不成熟,這次參加也沒有展出我們最新的產品,而是用的在歐洲賣的很好、已經很成熟的產品在這個國際舞臺上展示一下自己。博創的產品1/3外銷,國外客戶對我們的產品還是非常認可的,就性價比來說,我們的產品也是全球最好的之一。但是總體來說,我們和國際先進水平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不過這種差距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隨著我們中國的國力和方方面面合作伙伴水平的提高、國人對品質性能認知度的提高、全球對中國品質的認同,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總有一天,我們會成為站在世界巔峰的品牌。”
腳踏實地繼往開來
2010年,博創獲得了諸多榮譽,朱總本人也得到了“2010年廣東十大經濟風云人物”提名獎、“廣東民營企業家•創業獎”、“第五屆全國機械工業優秀企業家”等獎項的肯定,面對這些驕人的榮譽,朱總謙虛的表示:“這些榮譽都是過眼煙云,在我心目中就是淡如水,榮譽永遠是代表了過去,過去只能是給未來鋪路,不能抱住過去一點小小的成績就沾沾自喜,必須要過好現在的每一天,做好每件事,帶領我們的公司和團隊為客戶、為合作伙伴、為股東、為員工、為社會多創造價值,我認為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伴隨博創風風雨雨一路走來,朱總說他感觸最深的是:“企業要有責任心,因為有責任的時候是沉甸甸的,面前所有的苦難、挫折都會變成一種動力,讓你去克服它。永遠不要被困難嚇倒,永遠要把責任感放在心里、付之于行動,用行動去體現你的責任感。不管是處理緊急的大事,還是平時細瑣的小事,只要長之以恒的去堅持,用正確的文化和價值觀去引導,真正優秀的企業就會成為在寒冬里的臘梅,并且博創今后的目標是要做成一年四季都開放的臘梅。”
談到對2011年博創發展的希冀,朱總堅定的說:“我希望我們的技術能夠更上一個臺階,營收增長超過50%,把我們現在的一些新產品變成常規產品,同時還會開工建設一個現代化的新工廠,為明年的發展打好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