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在籌劃未來發展的工作中,認真研究和制定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
加強研究集成,推進與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合作開展發展戰略研究,增強規劃的科學性;廣泛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部分依托單位、地方科技廳的意見和建議;加強專家咨詢,提請兩院院士大會對研究報告進行咨詢,組織科學部專家咨詢委員對規劃進行審議,科學遴選了優先發展領域。
在談到2011年及今后一段時期工作設想時,陳主任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發展的開局之年。中央財政投入科學基金達到120億元,比上年增長16%以上,做好今年的工作至關重要。在扎實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突出以下要點:
1、全面啟動實施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準確把握“十二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深入理解戰略引導、統籌發展、完善機制、激勵創新的總體思路。要牢牢把握發展目標,統籌實施原始創新、創新人才、開放合作、創新環境和卓越管理戰略。要明確戰略任務和專題部署,有效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有序推進、逐步落實資助創新研究、培育創新人才、推動學科發展等重點工作。
2、發揚改革精神,大力營造創新環境。創新環境建設對加快推進自主創新至關重要。我們將以創新資助管理為抓手,大力營造著眼長遠、穩定支持、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保障科學家安心、專心、潛心開展科學研究。一是科學調整資助模式。要防止和克服因“多頭申請”等牽扯科研精力的現象,讓科學家心無旁騖地探索創造。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將面上項目執行期從3年延長到4年,重點項目執行期從4年延長到5年,單項平均強度分別由2010年的34.7萬元和221萬元提高到60萬元和300萬元。二是重視變革性研究。逐步建立針對風險高、創新性強的研究項目的特殊評審機制,鼓勵大膽探索。三是切實為科學家“減負”。要推進集約、簡約、節約型管理,集成管理事項、統籌安排評審,優化管理程序、提供便捷服務,節省管理成本、勤儉辦事辦會,讓科學家從疲于評審、忙于被評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3、著眼原始創新能力建設有效推進創新研究。突出更加側重基礎,推進學科發展。突出更加側重前沿,加強重點部署。推進儀器基礎研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科學籌劃聯合資助工作,有效發揮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積極落實開放合作戰略,構建以我為主的國際(地區)合作研究網絡。
4、立足國家人才工作全局切實培育創新人才。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資助要堅持促進基礎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激發大學生科學興趣和創新意識。進一步加大青年基金資助力度,將單項平均資助強度提高到25萬元,繼續擴大資助規模,為基礎研究提供源源不斷的后繼力量。積極扶植少數民族和西部地區人才成長,將地區科學基金單項平均資助強度提高到50萬元。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要造就學術領軍人物。創新研究群體基金資助要著力培養具有國際影響力、沖擊世界科技前沿的杰出科學家和創新團隊。
5、以績效國際評估為契機不斷完善科學基金管理機制。加強評估報告系統分析,不斷深化對基礎研究發展規律、創新人才成長規律和科學基金管理創新規律的認識,探索通過整體評估促進科學發展的長效機制,著力建設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開放的中國特色科學基金制,推動實現“十二五”發展戰略目標。
會議還提供了《關于2010年科學基金預算與資助計劃執行情況及2011年預算與資助工作報告》供全委會委員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