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王基銘院士提案:促進我國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
2011-3-8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煤化工產業 王基銘 政協 提案
全國政協科協界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基銘在全國政協第十一屆第四次會議期間提出《關于促進我國煤化工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的提案,建議高度重視煤化工產業發展政策引導,統籌規劃布局煤化工項目,進一步加強對煤炭資源的管理和控制。提案全文如下:
近年來,我國煤化工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天然氣等示范工程相繼建成,對于發揮我國煤炭資源優勢、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緩解油氣資源緊張具有重要意義。當前需要高度重視和呼吁的是,國內煤化工產業已呈現過熱和無序發展。部分煤炭資源產區忽視生態環境和水資源承載能力以及工藝技術不成熟等實際情況,盲目布局大型煤化工項目,無序發展。
第一,甲醇、二甲醚等傳統煤化工產能嚴重過剩。據初步統計,2006至2010年我國甲醇產能增加2847萬噸,到2010年底總產能達到3803萬噸/年,而2010年國內甲醇表觀消費量僅1700萬噸。加上中東甲醇以低成本優勢對我國市場的沖擊,2010年國內甲醇生產廠家平均開工負荷只有41%。根據對已開工和正在設計的甲醇項目統計,預計到2015年我國甲醇產能將達到6800萬噸/年,而當年需求量只有4000萬噸,產能嚴重過剩。2010年二甲醚產能達到850萬噸/年,實際消費量不足280萬噸,生產廠家開工率只有30%左右。預計2015年我國二甲醚產能將達到1200萬噸/年,而當年消費量僅為500萬噸,產能過剩超過一倍。
第二,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氣等新型煤化工無序、盲目發展。盡管我國已掌握煤化工核心技術,但工藝技術路線還不完全成熟,目前仍處在示范階段,而國內部分煤炭資源產區盲目上馬煤化工項目,愈演愈烈。據不完全統計,其中煤制烯烴項目已申報30多項,總產能超過2000萬噸/年;規劃煤制油項目總規模超過4000萬噸/年。項目總投資超過1萬億元。據了解,我國首套2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工業示范裝置2009年12月投產以來,運行負荷率和煤利用效率均不高,技術還不夠成熟。在這種情況下,各地仍啟動和規劃建設一批煤制乙二醇項目,目前全國在建和規劃總產能超過300萬噸/年。煤制天然氣,在輸氣管網不配套、工藝技術不成熟的情況下,煤制天然氣呈現超常規發展態勢,出現了大規模重復建設的苗頭,投資風險和市場風險增加。
煤化工產業涉及煤資源、水資源、生態、環境、能耗、技術、資金以及諸多配套條件,發展條件苛刻。為促進我國煤化工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建議采取以下調控措施:
第一,高度重視煤化工產業發展政策引導。建議遵循適度、有序、科學、健康發展的原則,從源頭著手,提高準入門檻,從嚴核準項目,堅持先試點、再推廣,在總結完善技術示范工程的基礎上,強化風險管理,穩步有序推進項目建設,堅決遏制煤化工產業盲目發展勢頭。
第二,統籌規劃布局煤化工項目。建議進一步加強煤化工科學規劃,在煤炭資源富集和具備水資源條件的地區,統籌考慮生態、環境、技術、資金及企業實力等多方面因素,按照基地化、規;、一體化、集約化的發展模式,合理布局發展新型煤化工。在煤炭調入區、水資源匱乏地區以及環境容量不足的地區,嚴格限制煤化工發展。另外,規劃布局煤制烯烴項目,應與國家乙烯發展規劃相銜接;煤制天然氣發展,要與國家管網建設相配套,統一規劃,統籌協調發展。
第三,進一步加強對煤炭資源的管理和控制。近年來,國家從保障煤炭行業健康發展出發,加大了對煤炭資源的管理力度,取得了較好成效。當前,在煤化工發展出現過熱之時,建議國家進一步從嚴管理和控制煤炭資源,進而從源頭上調控煤化工發展。特別是由于煤化工產業水耗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大,應限制外資在我國境內進行占有煤炭資源、開采及煤化工一體化的投資。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