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年初召開的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著名物理冶金學家、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師昌緒被授予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既是國家對師昌緒院士工作的肯定,也體現了國家對材料科學工作的重視。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材料產業未來5年將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目前我國新材料產業正處于強勁發展階段,新材料產業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0%,預計年增長速度保持在20%以上,發展空間巨大。”中國產業集群研究院院長保育鈞表示,我國新材料產業在“十二五”期間將迎來高速發展期。
形成一批核心產業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新型功能材料、先進結構材料、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共性基礎材料”,推進航空航天、能源資源、交通運輸、重大裝備等領域急需的碳纖維、半導體材料、高溫合金材料、超導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納米材料等研發及產業化。
新材料及其相關產業是其他產業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決定我國制造業發展和節能減排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采訪中,許多專家學者表示,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應該以發揮我國在納米、超導、稀土等材料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優勢為基礎,以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產業結構升級為目標,鞏固學科研究優勢,大力發展新材料制備技術和裝備,大力推進新型材料板塊產業化,大力推進大宗高端材料規模化生產應用。
“十一五”期間,國家對新材料產業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出,新材料產業要大力發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種玻璃、功能陶瓷、半導體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積極發展高品質特殊鋼、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進結構材料,提升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發展水平,開展納米、超導、智能等共性基礎材料研究,有力地推動了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我國在電子信息材料、先進金屬材料、電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和復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技術新材料核心產業。
“從國家‘十二五’規劃的角度講,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要達到8%。戰略性新興產業共有7項內容,新材料是其中一項,目前雖然沒有具體細化到各個產業,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材料是其他產業的基礎和先導,其作用也越來越突出。”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咨詢部主任唐見茂表示。
“‘十二五’時期是原材料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應立足國內需求,嚴格控制總量,著力推進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培育發展新材料產業。”國際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常務秘書長羅百輝表示。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