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鏡堂院士作為獲獎代表發言。他表示,榮譽不僅僅屬于獲獎人員,也屬于科技戰線的全體同志。何鏡堂院士還代表全體獲獎人員向廣東省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省委、省政府以及關心、支持科技事業的社會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謝。
何鏡堂院士是我國建筑界公認的最優秀的設計大師之一,是嶺南建筑學派的旗幟性人物,長期奮戰在教學科研與設計實踐第一線的學者型建筑師。他主要從事建筑設計實踐及其理論研究工作,對建筑設計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時代性三結合做出了開創性的探索,用大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優秀作品,引領了當年中國建筑設計的發展方向。他是中國建筑師的最高榮譽“梁思成建筑獎”的首屆獲得者。先后主持設計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中國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擴建工程、北京奧運會摔跤館及羽毛球館等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建筑項目。
“堿木質素的改性及其資源化高效利用”(第一完成人:邱學青)榮獲2010年度廣東省科技獎技術發明類一等獎。該項目針對堿木質素改性和高效利用中存在的基礎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并研制了混凝土減水劑 GCL1-J、水煤漿分散劑 GCL3-J 和農藥分散劑 GCL4-J。已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發表SCI/EI論文54篇。目前已在廣東、山東等地建成8個生產基地,實現出口創匯。近三年應用近10萬噸,新增銷售5億元,利稅近1億元,節支32億元。
“塑料短熱機械歷程塑化加工技術及裝備”(第一完成人:瞿金平)榮獲2010年度廣東省科技獎技術發明類一等獎。該項目主要以縮短塑料加工熱機械歷程為目標的塑料加工新技術和設備進行研究開發,發明了一種完全無螺桿的塑料塑化加工新技術與裝備,與目前國內外先進的螺桿式塑料加工技術及設備比較,熱機械歷程縮短了50%以上,比能耗可降低30%左右;該成果緊密結合廣東省塑料加工節能降耗的重大需求,通過與廣東省內塑料機械骨干企業合作推進成果產業化,近三年新增利稅約2.5億元。
“綠色有機化學反應及方法學研究”(第一完成人:江煥峰)榮獲2010年度廣東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該項目針對精細有機化學工業面臨的共性科學問題,以綠色化學基本原理為指導,從化學反應、原料、催化劑、反應介質和產品的綠色化入手開展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該成果已發表SCI論文103篇,被引775次(其中他引347次)參編專著1部,主編教材1部,獲發明專利13項。
“摻稀土特種光學玻璃與玻璃光纖應用基礎科學問題及新技術研究”(第一完成人:張勤遠)榮獲2010年度廣東省科技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該項目圍繞摻稀土玻璃光纖與光纖元器件科學與技術關鍵應用基礎問題,開展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摻稀土多組分光學玻璃與光纖新概念和紅外量子剪裁及其機制,研制了高效激光玻璃光纖、高增益稀土玻璃光纖和超窄線寬單頻光纖激光器。該成果共發表學術論文216篇,其中SCI收錄156篇,被引1391次,獲得發明專利7項。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名單 | 趙東元、吳一弦、朱美芳、楊槐等獲獎 2021-11-03
-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 | 王琪院士等獲獎 2020-11-04
- 2020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公示 | 趙東元、吳一弦、楊槐、黃險波、劉雪強等上榜 2020-08-04
- 華南理工大學郭建華教授團隊 AFM:可多層組裝泡孔結構的聚乙烯醇/碳復合氣凝膠實現寬帶微波噪聲雙吸收和水下形狀記憶效應 2025-05-14
- 華南理工大學趙俊鵬教授《Prog. Polym. Sci.》綜述:有機催化一步合成雜化嵌段聚合物 2025-04-05
- 華南理工大學宋文婧/任力團隊 AHM:一種通過調控交聯網絡形成順序用于顯著提升粘合劑長效濕粘附性能的策略 2025-03-26
- 廣東省科學院生醫所謝東Small綜述:用于高性能鋰離子電池的聚丙烯酸基水性粘結劑-從分子結構設計到性能研究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