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3日稱,政府基本決定用特殊塑料膜遮蔽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廠房,并已經要求東京電力討論該方案是否可行。
不過,多數核專家持反對意見,認為“這種方法對抑制放射性物質擴散的效果有限,且風險較大”。這一做法正確與否,或將引發爭論。
消息人士稱,首相助理細野豪志率領的核電站對策小組中,首相助理馬淵澄夫等的小組正在討論使用特殊塑料膜。
據稱該方案由大型建筑公司提議,計劃在高約45米的廠房周圍搭起腳手架并圍上塑料膜,在內部設置觀測機器。如果1~4號機組全部實施該方法,工程將耗時1至2個月,預計費用約8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2億元)。
報道稱,如果遮蔽住反應堆和核廢料池溫度不穩定的廠房,則有望達到抑制放射性物質擴散的效果。但是專家認為,從廠房泄漏出的輻射量比爆炸后飛散的瓦礫的輻射量要低,“遮蔽并不是當務之急”。相反,如果用塑料膜密閉廠房,那么內部的輻射量將上升,不僅會導致作業困難,而且還存在內部壓力上升后再次引起爆炸的危險。
據悉,雖然專家中持否定意見的人居多,但政府方面還是要求東電對方案加以討論。一名政府消息人士批判說:“政治家和企業經營者采納了不具備核電站專業知識的大型建筑公司的提案。這是想通過把悲慘的核電站景象遮蓋起來以獲得安全感,尋求一時的寬慰。”
方案稱,如果遮蔽住反應堆和核廢料池溫度不穩定的廠房,有望達到抑制放射性物質擴散的效果。
PK
專家認為,如果用塑料膜密閉廠房,那么內部輻射量將上升,不僅會導致作業困難,還存在再次引起爆炸的危險。
海嘯曾沖上近38米高坡 地震使海底隆起約5米,被認為導致了大海嘯
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副教授都司嘉宣實地調查發現,在巖手縣宮古市的田老地區,海嘯沖到了距離海岸200米的一處37.9米高的山坡上。這也是截至目前此次海嘯調查的最高紀錄。
都司表示:“調查才剛展開,十分有可能在更高地點找到海嘯痕跡。”
據日本媒體報道,這次高達37.9米海嘯直逼1896年明治三陸地震時,巖手縣大船渡市觀測到的日本國內最高紀錄——38.2米。
另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日本東北大學地震噴火預測研究觀測中心研究發現,此次地震使位于震源東端的海底地盤隆起約5米。由于7級地震通常使地盤隆起約1米,因此這一大幅隆起被認為導致了大海嘯。
這是全球首度能針對海底地盤隆起進行實測。該研究中心針對水壓計進行了調查,水壓計設置于震源以東約100公里的海底,水深約 5800米,位于海洋板塊下沉至陸地板塊下的交界處(日本海溝)附近。中心于3月24日回收水壓計,繼而推定海水面的變動幅度,結果有以上發現。
據悉,即使在長450公里、寬200公里的震源地區中,該隆起幅度也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