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纖維”園區上馬
“不過,現在困擾我們的問題是如何盡快擴大產能!笔挿f表示,因為產能無法擴大,一些大型設備的批量制造不得不放棄,這些訂單最終落入了日本東麗、東邦、三菱麗陽、SGL等手中。
根據中國化工信息中心的數據,全球碳纖維市場95%以上被國外大型企業占據。目前中國碳纖維自給率僅為16.1%,進口量占了國內大部分市場份額。
不過在今年,蕭穎的問題有望得到解決。5月中旬,她從大連市長李萬才口中得到承諾,在大連普灣新區將有1.6平方公里的土地用于碳纖維工業的發展,蕭穎所在的企業也將進駐,她表示,進駐新區之后,在“十二五”期間要落實的是年產十萬噸碳纖維原材料,十萬噸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生產規模。“預計今年動工建設。兩年內就能完成。”
5月26日,大連國瑞炭材料有限公司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化項目以及大連百孚特線纜制造有限公司電力系統碳纖維復合材料項目也落戶大連普灣新區。這兩個項目總投資額高達110億元。
同時,在普灣新區已經公布的合作項目中,記者獲悉,已經入駐三十里堡臨港工業區的投資30億元的瑞華電動車項目,投資6.7億美元的深圳科聚工程塑料項目入駐松木島化工園區;投資總額達13億美元的固特異輪胎項目以及其他裝備和器材、船舶配套、汽車零部件將在產業鏈上形成集聚效應。
而這也正是目前在大連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在轟轟烈烈開展的“再工業化”進程的縮影?萍己扛摺a業關聯度大以及能產生的規模效益的項目是眼下各開發區招商引資的“底線”。
“打造這樣的產業集群正是大連實現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個指導思想!眲r表示,大連“十二五”期間的重要任務是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生產方式。作為一個傳統工業城市,轉變生產方式,工業承擔了很重的任務。但是這種調整絕不是單一的調整,而是基于產業鏈的整體調整。因此大連市政府從研發到技術改造,到融資、土地等各個方面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進行扶持。在這個政策指導方針下對高耗能的產業在過去兩年進行了轉移,就是為了挪出空間為新興產業提供便利。
2010年大連實現工業增加值2300億元,產值8000億元。這兩個數字到“十二五”末期分別要增加到 5000億和10000億左右。而其中,按照“十二五”規劃,預計新興產業每年的增長速度在30%以上,在工業增加值的比重中,新興產業要占到30%。
相關鏈接
碳纖維產業現狀
目前世界碳纖維產量達到4萬噸/年以上,全世界主要是日本東麗、東邦人造絲和三菱人造絲三家公司以及美國的HEXCEL、ZOLTEK、ALDILA三家公司,以及德國SGL西格里集團、韓國泰光產業、我國臺灣省的臺塑集團等少數單位掌握了碳纖維生產的核心技術,并且有規;笊a。
目前,在中國內地還沒有一個年產100噸的規;祭w維工廠,大多還處于中試放大階段。值得一提的是我國臺灣省的臺塑集團,在上世紀80代年中期從美國Hitco公司引進百噸級碳纖維生產線,經消化、吸收和配套后得到迅速發展,臺塑產量增加很快,但碳纖維質量的提高幅度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