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何碳纖維受到青睞?大連市市長助理、經信委主任劉巖用一個例子:傳統制造業中,僅生產一個車門就要經過焊、釘、鉚等61個工序,如果采用碳纖維復合材料一次性塑化整體成型,這個生產工序就能減少50多個步驟,而這種材料也廣泛應用于飛機外殼、船舶、風機葉片。
用“碳纖維”抓大魚
碳纖維并不是最近的發明。這種來自石油副產品的提取物多作為增強材料加入到樹脂、金屬、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構成復合材料。這類復合材料的比重不到鋼的1/4,抗拉強度卻能達到鋼的7~9倍,很長一段時間內,主要用于軍工行業,大規模的民用開發卻是近三年的事。
大連興科碳纖維有限公司是國內一家較早實現碳纖維工業化的企業。在總經理肖穎看來,這個轉變最大的機遇是市場環境的變化。
“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已經開始做了,但那時最大的難題是告訴別人可以用這種材料做什么,而現在,客戶要求的是我們想要的產品能不能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做出來。”她說。
提出這樣要求的企業包括奇瑞汽車。新能源汽車是這個本土汽車企業的下一站目標。目前雙方的合作包括在引擎蓋、后備箱等多個零部件上已經開發出了樣件,下一步包括汽車底盤在內的核心部件的試制正在進行中。
這兩家企業合作的“牽線人”正是大連市經信委。劉巖表示,當時奇瑞汽車到大連調研建立生產基地,無意中透露對于新型材料應用的嘗試,也正是這次嘗試,大連市政府看到了碳纖維的產業前景。
“要我們去造汽車、飛機肯定不行,但是通過零部件的方式切入工業應用領域,市場就很大了。”除了和奇瑞的合作,應用于超高壓輸電線的碳纖維復合芯也是肖穎的一個重要目標。根據測算,架設十萬公里輸出電線需要1萬噸左右的碳纖維,中國一年的碳纖維用量就達6萬噸~8萬噸。而目前國內碳纖維企業有近40家2010年產能約8000噸。
據美國Lucintel公司(從事全球市場調研)研究稱,未來5年全球碳纖維市場將以每年13%的速度繼續增長,預計到2015年全球碳纖維市場將達到23億美元(近2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