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品牌的核心在于能直接影響消費者,消費者并非真正看到、摸到產品才決定是否購買,而是在購物之前就已經有意向品牌或產品。
從過去十年的發展歷程看,盡管中國化纖工業的技術進步十分明顯,裝備和制造水平日益精良,品種規格日益豐富,產品差別化率日益提高,纖維及制品應用領域日益擴大,但客觀地講,十年來化纖工業的發展仍然以量的增長為主流,在產品開發、新產品市場推廣等方面與傳統化纖生產強國或地區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從未來十年看,世界化纖工業的格局正在悄然發生改變,造成差距的上述因素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中國紡織化纖工業的發展正從量的增長轉向品種、質量的提高,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已經成為紡織化纖工業發展的主旋律;全球化纖產能進一步向中國轉移,傳統發達生產國家和地區產能、產量持續萎縮,新產品研發的能力和動力明顯不足;中國經濟成長步入轉型期,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更多轉向內需,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產階級個性化和差異化的需求將逐步成為消費的主流;隨著化纖生產總量的不斷提升,國內化纖企業間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在規模、成本無法取勝的情況下,競爭將轉向產品的差異化和高附加值。當然,由于國內紡織和化纖制造業自身裝備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客觀上也為化纖企業的新產品研發創造了有利條件。
國內化纖行業在新產品研發方面與傳統化纖制造強國和地區相比,差距不僅表現在自身研發的能力和水平方面,而且還表現在纖維品牌建設和對新產品的市場推廣的的重視程度以及能力方面!笆晃濉逼陂g前一個差距有逐漸縮小的趨勢,后–個差距則沒有明顯的改觀。兩個方面的差距之間其實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前一種差距會直接導致后一種差距無法彌補,而后一種差距的存在則會間接影響到縮小前一種差距的動力。
就行業以及企業而言,往往看到的只是前一種差距,重視的也是前一種差距,因而忽視了后一種差距。但是后一種差距即品牌建設和新產品市場推廣的問題不解決,前–種差距即研發能力和水平也難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通過對以往化纖新產品,比如萊卡、竹纖維、大豆纖維等市場推廣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企業在新產品市場推廣方面與這些成功案例有很大差距,具體表現在:
首先,品牌建設能力薄弱。我國化纖行業發展較晚,業內還沒有實力雄厚的“百年老店”。另外,企業大多注重銷售,不做市場;注重做利潤,不注重做客戶;只做直接下游,很少去做終端消費。品牌建設是項持久性工作,沒有內涵,沒有文化,沒有信譽,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品牌只會停留在一個符號性的名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