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復合材料生產企業是中國政府扶持風能產業的政策的受益者之一。風力發電機葉片通常是這些企業在中國規模最大的業務。
然而,在經過數年高歌猛進的快速增長后,中國政府現在對風電產業踩下了剎車,而復合材料生產商已經切身感受到了由此帶來的影響。
歐文斯科寧公司的女發言人Beth Rettig說:“去年,中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7千兆瓦。而今年可能將減少至10千兆瓦。”Rettig說,考慮到每千兆瓦裝機容量使用的復合材料數量達到7500噸之多,風電產業增速的放慢無疑將會對復合材料行業的整個供應鏈產生影響。
放慢增長腳步的并不僅限于風電市場。在9月7日-9日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國際復合材料工業技術展覽會上接受采訪的參展企業表示,他們已感受到了汽車、建筑和列車制造市場的減緩。
IDI復合材料國際有限公司的亞太區供應鏈負責人Dale Silvernell說:“我們的總體經營狀況不錯,業務量仍在增加,但我們很明顯能感受到衰退的信號。唯一仍保持快速增長的便是地鐵系統市場。”
盡管不同的市場出于不同的原因放慢了增長腳步,但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源頭還是因為政策的變化。以房產市場為例,中央政府已出臺了抑制房價上漲的政策,并出臺了樓市限購令。此外,緊縮的信貸政策和按揭利率的調高也給開發商帶來了壓力,一向如火如荼的建筑市場的增速也開始趨緩。
在軌道行業,由于溫州特大動車事故的發生導致行業投資開始萎縮。在7月發生動車事故過后,對軌道建設方面的投資額已減少了25%。
但是,在所有市場中,對復合材料生產商帶來最明顯影響的當屬風電市場。復合材料憑借其結實而又輕巧的優點,被用來制成尺寸更大的風電機葉片,幫助提高風電機的效率。碳素復合材料生產商SGL集團的銷售總監Christian Koppenberg說:“我們看到中國風電市場經歷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歐洲市場已趨飽和;而中國市場仍保持著增長勢頭,各項新技術仍在嶄露頭角-這正是我們希望把握的機遇。”
歐文斯科寧公司的全球風能業務商業總監SamChi解釋說,風電市場的衰退是在中國現有的風電裝機容量遇到了一些問題后開始顯現的。由于陸上風電機在原理上來說只適合運轉一定的時間。而當所有風電機同時運轉時,電網可能將承受不了如此高的電流,進而造成電涌。
Chi說:“我想風電行業已經注意到了問題所在,認識到了完善現有標準的必要性。”現在,新的風電機不像以前只需通過地方監管機構的審批即可投產,而必須通過中央政府的批準。此外,還要求新投產的風電機必須采用避免出現電涌的技術。“在2005-2009年間,風電市場以驚人的速度高速發展。而現在又回復到了2009年經濟衰退時的水平。”
據Chi預測說,這一衰退將至少再持續12個月。與此同時,復合材料生產商要在規模縮水的市場上展開更激烈的競爭,同時開拓其他應用領域以填補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