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直播全婐app免费大渔直播,国产av成人无码免费视频,男女同房做爰全过程高潮,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資訊 >> 石化 >> 行業動態 >> 正文
渤海溢油事故的真相與應對
2011-9-15 來源:中國聚合物網
關鍵詞:溢油事故 康菲石油

  溢油事故的真相與應對

  在事故處理過程中,康菲中國的態度多次引起參與事故處理的中方業內人士不滿。
  根據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康菲中國”)官方網站信息,2011年本應是整個“蓬萊”油田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包括蓬萊19—3油田在內,“蓬萊油田的產量正不斷攀升,預期在2011年達到產量高峰,日產原油預計達60000桶。2010年日均原油凈產量為56000桶”。
  不過在中國國家海洋局的要求下,蓬萊19-3油田已在9月初停止鉆井、回注和生產作業。此時距6月4日康菲中國公告在蓬萊19-3油田B平臺附近發現滲油,過去整整3個月。
  根據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聯合調查組分析認定:由于康菲公司沒有盡到合理審慎作業者的責任,該事故屬于責任事故。而接觸本次事故處理的多位專業人士認為,位居全球第五、美國第三大能源公司的康菲石油公司,沒有顯示出與其實力匹配的應對能力。
  9月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處理情況和渤海環境保護匯報,研究部署加強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
  會議對事故調查處理工作提出5點要求,其中包括:要徹底查明事故原因,查清事故造成的危害及損失,依法追究責任,維護受損各方合法權益;要全面、準確、及時發布事故處置相關信息,真誠回應社會關切。
  同日,康菲石油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穆懷禮表示,康菲石油公司對于該事件的發生深表歉意以及因此對中國人民和環境產生的影響表示道歉。

  “碎瓷盤”上的開采

  蓬萊19—3,目前中國發現的最大海上油田,早在其勘探成功之日,就被預告了開采的難度和危險。
  1999年5月,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與菲利普斯石油國際亞洲公司聯合勘探,成功在渤海中南部,距離天津216公里、距離山東半島北部沿海80公里的“11/05”區塊發現大型海上油田“蓬萊19—3”。
  2002年,菲利普斯石油國際亞洲公司的母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美國康納石油公司合并,稱為康菲石油公司。康菲中國即為其全資子公司。
  由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相關負責人領銜的評估報告說,這一油田的發現“是渤海海域油氣勘探史上新的突破,對我國海洋石油事業穩步、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報告亦稱:由于斷層發育,淺層構造較為破碎,導致油氣分布的產狀復雜化,油田范圍內存在多套油水系統。“油氣分布的產狀以及壓力系統比較復雜,不同斷塊具有不同的流體系統,即使同一斷塊內,也存在多個流體系統”。
  由現任中國海油副總地質師、中國海油研究總院副院長鄧運華所作的蓬萊19—3地質分析也強調:這一區域斷層復雜,“小斷層的油田切割成若干塊,不同斷塊有不同的油水界面,同一斷塊內不同油組為不同油水系統,單個斷塊內一般有4至7個油水系統”。
  簡而言之,中國的勘探專家認為,蓬萊19—3巨大的原油儲量,主要因為其內部有多套油層。這是一把雙刃劍,亦是后來導致溢油事故的一個客觀原因。
  “地形非常復雜。”西南石油大學教授、油氣井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陳平對《望東方周刊》說,所以地質學家形容,這里就像一個摔碎的瓷盤子,再踩上一腳。而在這種地區采油,就像拿著筷子在碎片里挑來挑去夾起來。在這個過程中還不能碰到其他的碎片。
  “通俗講,不同的油層成油條件可能不一樣,內部壓力等肯定也不一樣。蓬萊19—3復雜結構的最大問題是,壓力差別可能特別巨大,開采時針對不同斷塊、不同油層需要較大范圍的技術調整,工作量也許要成倍增加。”當年參加蓬萊19—3勘探及評估的人士告訴《望東方周刊》,“當時中方不能很好地掌握相關開采技術,但大型跨國公司對此非常熟悉。比如康菲,在全世界鉆過這么多井,當時美方技術人員也說,有難度,但不是不可克服的。”
  針對蓬萊19—3復雜的地質情況,在當年確定的整體開發方案中,明確了相對比較安全的分層注水開采方案。
  依靠引入外國企業的先進技術,大大加快渤海能源開發的步伐。至2010年底,渤海油田成為中國第二大原油生產基地。

  異常的加水操作

  在蓬萊19—3作業的鉆井平臺并非宏偉。比如此次出現溢油事故的C平臺,其樁腿——用來固定平臺的圓筒式結構,縱向距離不過60米,橫向20米,上層平臺面積略有擴展。就是在這樣一個平臺上,卻有40口井通向海底,分別連接各個油層。
  目前,有6個類似固定平臺在“蓬萊”海域生產。1999年發現蓬萊19—3后,康菲中國與中方制定了分階段的油田開發計劃。第一期項目被稱為“試驗開發期”,擁有一個平臺并已于2002 年底投產。
  第二期項目不僅包括蓬萊19—3,還有2000 年發現的蓬萊25—6和 2003 年發現的蓬萊19—9等周邊油田。根據2005年報送國家有關部委的方案,二期項目投資預計達到30億美元。全面完成后,預計每日產油15萬桶左右。而蓬萊19—3區域估計儲量達到5億桶,周邊地區3億桶。
  在2011年6月之前,整個“蓬萊”海域一片欣欣向榮。不過6月2日起,B平臺的B23井注水量迅速增加,一度接近翻番。
  孫振純,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勘探局原總工程師,在接受《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B23井是專門的注水井,目的是讓地層保持壓力,“因為油從別的井抽走了,地層的壓力低了,注水用來補充壓力。下面有壓力了,油才能從井里面出來。”這是全世界常見的一種原油開采方式。
  蓬萊19—3的231口井中有180口生產井及51口注水井。
  B23井與多個油層連接,卻采用同一水量、壓力進行灌注,即所謂“籠統注水”。“康菲在注水時是籠統注水,而不是根據不同的情況分層注水,引發第70層這個儲油層的破裂。”孫振純表示,按照康菲的說法,結果原油浸入鄰近斷層,然后沿著斷層上涌。

  一個月內的兩次操作“失誤”

  不過,據孫振純了解,目前有關信息和結論大多來自康菲中國。“這是外國人的說法,但事實上怎么樣也不一定。”曾負責2003年開縣井噴事故、并帶隊赴科威特處理油田火災的孫振純分析說,地層破裂后原油遇到軟地層也能上涌,“漏點跟斷層的位置還有30米距離,所以這一結論不一定準確。原油沿著斷層走有可能,但不是唯一的可能。這些都需要進一步論證,漏點也需要進一步核實。”
  陳平9月5日在接受《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目前對B平臺的分析基本來自康菲中國,“情況比較復雜,要封堵首先要搞清楚高壓源,還要判斷這個假設是否正確,”他說,也可以用一些方法,比如通過示蹤劑來查看路徑。
  事實上,正是康菲中國的誤判,曾導致了B平臺溢油事故的加劇:在發現B23連接的油層壓力非正常下降后,作業方加大了注水量,導致出現問題的油層壓力進一步加大。康菲中國稱,在6月4日才發現了B平臺附近的一條天然斷層有海底滲油。
  與B平臺一樣,C平臺的溢油事故也是由于壓力異常導致。根據康菲中國信息:6月17日,距B平臺附近的海底滲油地點約兩英里的C平臺,在鉆井作業期間發現油氣氣泡出現在海面。
  而據國家海洋局公告:C平臺未進行安全性論證,擅自將注入層上提至接近油層底部,造成C20井鉆井過程中接近該層位時遇到高壓發生井涌。
  C20井的事故是由C25井導致的。陳平告訴《望東方周刊》:C25井是一口巖屑回注井,將鉆井過程中產生的巖屑回注到更深、遠離油層的地層,這也是常見的原油生產方式。然而,當C25井注入巖屑時,發現原定注入地層空間較小。作業方就違反規程向上層的地層注入巖屑,導致這個大約在海床下300多米的地層壓力劇烈增加。
  “把巖石等在平臺上直接打磨成巖漿,然后灌注到某個地層底下,就相當于在地下形成一個處理場。它的壓力很高,比注水壓力高很多,C20井原來打井的時候是正常清水壓力,現在遇到了C 25井的人為高壓,形成井涌。”孫振純說。
  康菲中國的違規操作再次加劇了污染。海陸鉆井需安裝套管來保證鉆井過程中對井壁的支撐,并保證鉆井過程和完井后整個油井的正常運行。C20井的套管本來應該達到海床下350米左右,實際只到200多米。井涌后,污染物無法沿套管上涌,結果使污染物分布在200多米至海床的整個地層中。
  根據多位受訪者確認,導致上述多次違規操作的原因,主要還是為了保持產量而簡化程序。而在一個月內連續出現類似事故,說明違規操作絕非6月才開始。“其實從今年的產量上看,蓬萊19—3并沒有落后。在這么復雜的地方開采,本來就根據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工作辦法。如不遵守,必然會出現問題。”上述勘探人員說。

  拖了兩個月的全面排查

  由于違規作業,蓬萊19—3出現了一個世界級難題。雖然與墨西哥灣漏油事故情況不同,但難度不相上下。
  比如在墨西哥灣事故中漏油點非常清晰:就是井口。而在此次事故中,鉆井平臺附近的海床出現了多處滲漏,如何制止出現新的漏油點難度非常大。
  在差不多整個7月、8月,現場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對新滲漏點的樣品進行化驗。如果結果是原油,意味著出現了新的來自油層的滲透點,情況嚴重;如果是油基泥漿,則說明它已經存在于海床下的巖層中,是過去上涌造成的。
  這也是康菲中國多次表示已經封堵滲透點,但很快發生新污染的原因。單純用封堵的辦法,很難解決新滲透點的出現。
  在孫振純看來,康菲中國在封堵斷源的行動中并不積極。“康菲存在100多年了,這樣的事故不是不懂。雖然他們派了不少船、不少潛水員去清理污染,但在前期之后就沒有采取積極應對措施。”
  國家海洋局則公開表示,康菲公司在初期進度緩慢,后期逐步加大溢油處置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實際上,在事故處理過程中,康菲中國的態度多次引起參與事故處理的中方業內人士不滿。這也是國家海洋局最終表達出嚴厲態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石油大學石油工程學院教授,油氣田開發工程專業、安全技術及工程專業博士生導師李相方就認為,事故發生后,康菲中國提供的信息“有些不足,這對大家了解事情真相與幫助尋找泄漏原因造成了困難”。
  他在接受《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康菲中國對事故程度和采取措施的情況介紹一直很含糊,“比如通報我們天然斷層不活躍了,裂縫已經閉合。只說這些好的結果,但具體情況怎么樣?出現這些情況,實際上都是有原因的。但康菲都沒有準確和詳細的描述。”
  他說,作為一家國際大石油公司,即使在事故早期也會有比較清晰而準確的判斷。但對于中方人員,康菲中國顯然有所保留。
  其次,是有關全面檢測事故海域的問題。早在8月3日,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就發現了B平臺新的溢油點。但康菲中國先否認有新的溢油點,后來又表示它是原有溢油點轉移而致。這一說法,立刻引起中方技術人員的強烈質疑。
  此后,中方人士不斷提出對事故區域應全面排查的要求,包括使用聲納等手段對周邊海床進行全面檢測。
  8月12日,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公開表示:目前康菲公司對溢油風險點的排查無實質性進展。當時,C平臺持續有油花溢出并形成油膜帶,B平臺雖然臨時安裝了集油罩,但附近海底仍然有油花間歇性溢出。
  在這次比較嚴厲的表態中,北海分局認為:康菲公司對切斷溢油源采取的只是臨時性措施,溢油一直未得到完全控制,始終沒有拿出詳細可靠的封堵措施。這時距事故發生已超過70天,接近墨西哥灣事故的處理時間。
  此時,康菲中國的主要措施是減壓及對B23井棄井,但2個月來仍未完成對B平臺溢油點的海底溢油通道探測。

  未知的9月

  顯然,在事故發生3個月后,一些根本問題仍未得到解決。陳平說,目前還要查看是否存在其他滲透、上涌的可能性,“通過康菲提供的數據來看,B平臺在注水時候的壓力跟地層破裂的壓力是很接近的,所以還有可能其他的地方也裂開了。只有找準了破裂的位置,下一步才能封堵。”
  9月2日,國家海洋局認定康菲中國沒有完成“兩個徹底”,并向康菲中國下達了嚴厲的“三停”要求:全油田停鉆、停注、停產作業。聯合調查組同時表示,“三停”也并非根本措施。
  記者也向康菲中國詢問了有關下一步處理的措施,至截稿時仍未得到回復。
  陳平說,封堵措施主要針對C平臺漏油源,B平臺沒有進行封堵。在C平臺中,康菲中國只封堵了井眼和井筒。但真正污染物已進入淺部砂層,現在高壓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可能還會產生一些新漏油點。
  “對C平臺采取的下一步措施,就是采取一些泄壓和封堵的方法。當然不是井口的封堵,要對地層進行封堵,對砂巖進行封堵。把壓力卸掉之后,堵上封堵劑。”相對C平臺,陳平認為B平臺仍需查找上涌點,情況復雜很多。
  9月10日前,有關方面將對康菲公司新的治理計劃進行評估。孫振純認為,雖然存在很多技術難題,但如果“積極去做”肯定還是可以做到的。
  陳平估計,如果措施得當還需要一個月時間完成處理。與多位受訪人士一樣,他表示此次泄漏事件非常罕見,在中國的海域更是沒有發生過。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藍劍)
查看評論】【 】【打印】【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沭阳县| 巧家县| 连州市| 贡觉县| 福州市| 若尔盖县| 阿城市| 焦作市| 香格里拉县| 贡觉县| 新源县| 沈阳市| 长宁区| 杭州市| 甘泉县| 祥云县| 正安县| 腾冲县| 六枝特区| 托克逊县| 临泽县| 深水埗区| 河北省| 米脂县| 凯里市| 沐川县| 大兴区| 海原县| 那坡县| 都兰县| 鄂托克旗| 朝阳区| 普兰县| 水富县| 德清县| 朝阳市| 新闻| 江口县| 杨浦区| 宜宾县| 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