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落戶郎溪
1月8日,中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揭牌儀式在安徽省郎溪縣舉行。來自東部沿海地區的10家紡織企業在揭牌儀式后進行了簽約,正式入駐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該產業園也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首次命名的“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陳樹津、張莉,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司副處長曹庭瑞,安徽省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嚴立鳴、安徽郎溪縣委書記邵建華等出席揭牌儀式。中國紡織企業家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產業轉移辦公室副主任楊峻宣讀了關于將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列為“中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的文件。
2011年11月,作為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郎溪縣與浙江海寧精編產業園管委會、海寧鴻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建了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園區1期占地約867萬平方米,3期總投資550億元。建成后,將形成集纖維、織造、后整理和產品深加工為一體的完整的經編產業鏈。經過1年多的基礎建設,目前已完成固定投資5.5億元,有20多家企業在園區有投資項目。
張莉在講話中表示,當前,以勞動密集型為特點的紡織產業從沿海向中西部轉移的趨勢,預示著紡織結構調整力度的不斷深化。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的建設,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引領全國紡織產業轉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她認為,積極探索沿海紡織產業集群整體“移土栽培”,與中西部共建產業園區,以產業帶動城市建設、以城市化推動園區發展的模式具有引領和示范的作用。
曹庭瑞在揭牌儀式發言中說,當前是紡織工業轉型調整的關鍵時期,產業轉移是優化生產力布局,形成合理的產業分工體系的有效途徑,也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國家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和工信部關于推進紡織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是紡織工業有序實現產業轉移的科學依據。
郎溪經都產業園的建設和發展,既破解了海寧生產要素制約的難題,又發揮了郎溪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是順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據了解,預計到2020年,郎溪(中國)經都產業園將建成規模以上企業300家,年產值將達1200億元以上,成為中西部重要的精編織造基地。
百億投資河南太康鴻閩紡織集群項目奠基
1月6日,總投資100億元、占地約333萬平方米的河南太康鴻閩紡織產業集群項目在太康縣產業集聚區開工奠基。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延愷出席奠基儀式。這是江蘇吳江實施紡織產業轉移,河南太康縣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的重大成果。
據介紹,該項目以打造完整紡織產業鏈為目標,著力發展紡紗、織造、印染、服裝、皮革、制鞋、市場、物流,走集約化發展之路,引進國內知名紡織企業,預計將有不少于50家紡織、服裝、制鞋企業入駐。屆時,將建成集生產、物流、市場、綜合服務、展覽、檢測等配套設施為一體的紡織產業集群。最終將其打造成為“中原地區首個大型紡織服裝企業集群化產業基地”、“中西部地區規模最大的現代化生產加工基地”、“中國最大的紡織服裝新技術新材料應用基地”、“亞洲排名前列的紡織服裝展示交易物流中心”、面向全球市場的“國際紡織城”。太康鴻閩紡織產業集群項目到2017年建成后,預計年可實現產值100億元以上,同時提供5萬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