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吳江紡織產業集群項目落戶太康,是我縣積極承接產業轉移的又一重大成果。鴻閩紡織產業集群項目是推動太康縣紡織生產規模由小到大、紡織產業鏈條由短到長、產業層次由低到高、企業關聯由散到聚的重大突破。”太康縣委書記王國璽表示,各職能部門對投資企業要有敬重之心、關愛之心、服務之心,要呵護企業落地生根、發展壯大、健康成長,確保項目早日建成達效。
張延愷說,用什么方式使紡織業由大變強?發展產業集群是一個方向。今天,在太康看到這樣的場景讓我們感到振奮。希望集群項目投資人能用長遠的、科學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做好園區的發展規劃,實現產業在轉移中升級。
西部產業集群轉型應準產業鏈定位
由陜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西安工程大學聯合主辦的陜西紡織產業集群、園區發展及管理創新研討會暨紡織經濟管理研究中心2011年會1月6日在西安召開。
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孫淮濱認為,現在我國一部分產業集群布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生產力配置和資源不匹配,相當一部分產業集群須轉型升級。他希望陜西在產業集群和產業園區的建設中,要做到全局統籌考慮,要有主體功能區的規劃。西部地區要根據資源和民族文化、邊貿,發展特色產業,這樣就能做到產業差別化。產業轉移要依靠東部的大企業,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延伸上下游產業鏈。產業轉移一定要和產業升級相結合,決不能搞落后設備轉移和環境污染。印染對紡織產業的產業鏈至關重要,印染的污染問題可以通過技術來解決。
中國工程院院士姚穆在題為《產業轉型升級中值得關注的一些問題》的報告中指出,產業轉型升級是我國向小康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任務,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同時堅決執行“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發展道路。他還要求在轉型升級中應不斷適應國內外發展形勢的需要,積極組織以龍頭企業為主導的完整產業鏈、或是以大型企業戰略聯盟為主導的完整產業鏈,或是以中小企業、地方產業集群為主導的集群整合產業鏈。
在陜西省委、省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在“十一五”中后期,特別是實施《陜西省紡織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方案》以來,陜西紡織發生了可喜變化:一是2010年產值增長率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二是2010年投資增長率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三是2009年實現18年來全行業首次贏利;四是2009年非國有經濟產值比例首次超過國有企業;五是民營企業首次上市融資成功。同時,在全省還催生了一批紡織產業集群和紡織產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