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創的堿性壓縮機阻垢劑產品,讓已有50多年歷史的國內首套苯乙烯裝置重新煥發活力。記者上周從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獲悉,該公司年產6萬噸苯乙烯裝置采用國產壓縮機阻垢劑替代進口產品運行6個月以來,在注入量相同的情況下,壓縮機出口和尾氣冷凝器入口聚合物明顯減少,乙苯蒸汽蒸發器未發生腐蝕漏點,脫氫單元設備的腐蝕得到有效控制。石化老裝置在采用新型堿性壓縮機阻垢劑后同樣取得了節能降耗和長周期穩定運行的效果。
這種新型油溶性堿性壓縮機阻垢劑是由北京斯伯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生產的新產品。該產品是專門針對苯乙烯裝置的弱酸介質工藝而開發的堿性產品結構組分,現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該產品不僅能有效阻止苯乙烯等活潑烯烴在高溫情況下自聚,而且在低溫環境下使用時也不需加熱。
6個多月的工業應用結果表明,國產新型堿性壓縮機阻垢劑起到了“一石二鳥”的效果:國產壓縮機阻垢劑在與進口產品相同注入量的情況下,壓縮機機控出口聚合物減少42.5%,尾氣冷凝器入口聚合物減少32.2%,脫氫單元設備的腐蝕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據了解,苯乙烯尾氣壓縮機是苯乙烯裝置的關鍵核心設備,一是為乙烯脫氫反應器提供足夠負壓,二是對尾氣中的苯乙烯進行回收,提高裝置的生產效率。但其尾氣中的苯乙烯類化合物極易發生聚合結垢從而造成壓縮機運行效率下降,導致整個苯乙烯裝置負荷降低甚至被迫停車。這已成為影響苯乙烯裝置長周期穩定運行的一大瓶頸問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在壓縮機及尾氣冷凝器中注入阻垢劑。
據介紹,蘭州石化6萬噸/年苯乙烯裝置是于1960年建成投產的我國首套苯乙烯裝置,2004年達到年產6萬噸的生產能力,該裝置長期以來一直使用美國公司生產的尾氣壓縮機阻垢劑進口產品。由于進口壓縮機阻垢劑產品為水溶性助劑,不僅冬季加注困難,還需對整個裝置的加注系統進行蒸汽拌熱,這既增加了裝置的成本和能耗,還加大了工人的勞動操作強度。2012年4月,蘭州石化公司決定在苯乙烯裝置中使用國產新型油溶性堿性壓縮機阻垢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