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國加州將召開“碳纖維的未來”的國際會議。相關組織宣稱,未來的碳纖維幾乎無所不在,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這次會議的主題是:“2012年,邁向未來的全球碳纖維材料市場”。
據美國行業媒體《復合材料世界》報道,2005年,全球碳纖維市場僅為9億美元,而今年可望達到或超過100億美元,到2022年,它可望達到400億美元,為此全世界的行業專家都爭先恐后的爭奪這塊新興市場大蛋糕。碳纖維復合材料的應用將進入全新的時代。
美國各大相關公司都迫不及待的向全世界拓展碳纖維市場。現有的和新創辦的制造公司都急切的尋求自身的市場定位。美國道化學公司已將歐洲公司擴展至土耳其,并且產能翻番,聲稱要成為世界碳纖維老大,引領世界碳纖維技術潮流。日本帝人公司已在印度開設復合材料聯合企業,專門開發新型碳纖維織物、強化材料和體育用品。印度復合材料業因此年產值在過去五年中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并且還在繼續上升。
據美國彭博媒體披露,近年來全世界碳纖維極度膨脹的緣由是,碳纖維已開始大量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航海領域。日本東京人造纖維公司由于涉入汽車工業,三年內年銷售額已達250億日元,其中碳纖維產能提升所比例很大。而德國SGL集團碳纖維公司報道,他們已完成收購一家葡萄牙碳纖維聯合企業。其目的只有一個,即確保碳纖維原材料的供應。除此之外,許多大型跨國企業開始急速轉產,原來專業生產丙烯酸的企業也開始轉為生產碳纖維材料。
目前,通用和福特汽車公司都已擬定,將用碳纖維材料取代現有的鋼材零配件,德國寶馬汽車公司甚至宣布,他們已開始制造全碳纖維車體和電動汽車電池。寶馬公司第一代碳纖維電動車已進入測試階段。
碳纖維材料的特征是堅固、輕便和耐用,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已遠超傳統鋼鐵的使用范疇。歐美日都在加緊開發新型碳纖維技術。據美國《近日碳纖維》介紹,澳大利亞碳纖維市場僅占全世界1%,但該國不甘寂寞的投入巨資創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碳纖維集群工業帶,即CarbonNexus。他們打算向全世界提供有關碳纖維的各類技術和裝備。澳大利亞為吸引全世界最先進的碳纖維技術,專門確立了開放理念,吸引了大量碳纖維人才的計劃。澳洲迪金大學創建了一系列碳纖維制造模式,包括回收、系列加工等先進技術。
出現上述趨勢的原因是,全世界碳纖維工業已初見倪端,在諸多行業大顯身手,航空航天、模塑制造、計算機、通信、油氣儲藏、發動機材料、海洋防護、替代能源、汽車、裝備制造、探礦、石油鉆探、鐵路運輸、工程機械、橋梁、離岸油氣、高壓倉、醫療、核離心機與飛輪、體育與休閑:滑雪滑冰、球拍制造、自行車、海洋、樂器等等。最為實用的是,碳纖維材料的應用將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假肢制造,無不出現碳纖維的身影。并且,近年來的碳纖維發展最顯著的特征是,技術化與低成本。碳纖維的發展越來越具有可持續性。這就是為什么全世界的復合材料企業都競相角逐這一領域的原因。
盡管碳纖維產品的開發如火如荼,全世界發達國家和非發達國家都在競相研發,但碳纖維的全球市場化與商業化遠不如人意。碳纖維制造商需要不斷的增加市場容量,改變觀念,并進一步承諾實現市場化商業化思路,盡快在全球普及碳纖維的使用范圍,挖掘應用潛力,開發新型的產品和低成本技術,聯合制定整體的未來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