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產業的發展并非受低成本原料的驅動,而是受需求的驅動。印度與中國的石化原料成本相當,人口數量非常接近,因此,印度完全可以復制中國的模式,大力發展石化產業。在11月8~9日于印度孟買召開的2012年印度石化大會上,IHS化學(迪拜)公司總經理桑杰·沙瑪如是說。他進一步指出:“雖然印度正在加快發展石化工業,但是力度不夠,當前印度新增石化產能和需求之間仍有較大缺口,因此印度在未來將繼續進口石化產品。”
IHS化學表示,2007年中國占到全球石化產品需求的約26%,2011年增加至34%,而且這一比例仍將繼續增加。沙瑪稱,中國石化工業的快速發展,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刺激:政府的支持、下游制造業需求強勁增長以及中國公司對于市場的敏感性。中國已經建設了大量的石化產能,但是這些產能并不擁有像中東或北美生產商那樣的成本優勢。中國石化生產商之所以大規模擴能,是因為處于需求的中心。中國長期的需求增長仍然將保持強勁,國內消費前景也非常樂觀。印度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加快改革來促進石化工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印度煉油商需要通過生產石化產品來增加產品附加值。
印度政府或將出臺國家化工產業政策,以支持該國石化產業的發展。今年10月印度新任總統幕克吉在孟買接見出席2012年印度化工大會的代表時表示,印度已計劃大力發展制造業,并已確定將制造業對GDP的貢獻率從當前的16%提高至2025年時的25%,其中化學工業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正在制定的國家化工政策將包括多種措施來促進化工業的發展。
巴斯夫印度公司總裁兼南亞地區負責人普拉薩德·錢德蘭表示,印度是少數幾個沒有出臺國家化工政策的國家之一。現在,印度政府已經認識到制造業將成為印度經濟可持續增長的關鍵,印度國家化工政策正在積極地準備中,草案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