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臺灣食品中報出含有塑化劑成分之后,“塑化劑”這一名詞便深入人心,由于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危害,關注度也日漸提高。今晨有媒體消息稱,第三方檢測結果顯示酒鬼酒塑化劑含量超標260%。該報告顯示,酒鬼酒被檢測出3種塑化劑成分,分別為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DEHP)、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和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中,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為1.08㎎/㎏,而衛生部文件規定DBP的最大殘留量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劑DBP超標達260%。
檢測出來的三種塑化劑分別為DEHP也就是通常國內說的DOP,另外兩種是DBP和DIBP,均屬于鄰苯類增塑劑,均為國家命令禁止作為在食品中的添加劑,而DBP與DIBP穩定性偏差,較DOP易析出和遷移。
據悉,在釀酒的過程中,都不需要添加塑化劑來增加產品的口感等以達到增利的目的,而白酒中檢測出塑化劑成分多由于生產過程或使用的包裝相關,隨著時間的推移,產品中的塑化劑含量會逐漸增高。如果塑化劑的來源的確來自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輸酒管、酒泵進出乳膠管、封酒缸塑料布、等相關塑料制品中的任意一個或幾個環節,酒中含塑化劑的可能性就會有所增加。
隆眾石化網王瑩認為,同樣問題值得讓人深省,我們平時生活中息息相關的飲料瓶、油桶、食品包裝袋,無不跟塑料制品相關,尤其是飲料瓶瓶蓋,且飲料瓶、油桶等在部分地區存在回收利用的現象,危害健康的因素無不存在,因此在問題頻發的同時,更多的是引起相關企業的自身反省,做良心企業,解民眾于恐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