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為增強我國燃料油企業的國際談判能力,降低國際交易成本,中國燃料油現貨交易平臺在北京石油交易所啟動。啟動儀式上,北油所還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船舶燃料有限責任公司就平臺建設、資源投放、倉儲物流等事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石化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等出席啟動儀式。
李勇武在致詞中指出,今年1~10月,我國油氣產量及進口量均創歷史新高。但我國石化行業還沒有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易品種和交易平臺,缺乏應有的話語權。特別是燃料油行業定價受制于國際市場,不利于國內企業及時規避市場風險。北油所啟動燃料油現貨交易平臺,對加快完善我國石油和化工產品市場體系,促進行業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石化聯合會將積極支持北油所開展工作,不斷完善交易平臺的整體服務功能。
北油所董事長吳汝川表示,石化聯合會具有探索行業管理新機制、協助政府推進行業工作的職能,在聯合會的指導和支持下,北油所將立足石油商品交易、聯動國際能源市場,為石油石化行業搭建起一個國際貿易平臺,不斷完善服務模式,積極爭取配額協調、保稅交易、海關報關等政策支持,為我國燃料油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奠定相應的基礎。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豐富了燃料油現貨交易平臺的結構布局,完善了平臺倉儲物流、國際貿易、資源投放、需求采購等各項功能,使平臺能夠真正的立足于現貨貿易,服務于進口、批發、貿易、生產、使用等各個產業鏈環節的參與者。
據了解,2011年,我國燃料油產量1868.8萬噸,表觀消費量3309.9萬噸,出口量1233.9萬噸,進口量2675萬噸。龐大的市場并沒有為我國帶來相應的話語權,許多燃料油從業者只能被動地在國際市場上尋求避險工具。很多情況下,企業會因價格失真造成損失。
北油所經市場調研發現,現階段我國燃料油產品貿易量大、市場化程度高,如實現集中交易,將快速形成相應的價格指數,從而增強我國燃料油企業的國際談判能力,降低國際交易成本。為盡快建成中國燃料油現貨交易平臺,北油所完善了倉儲物流功能,現已擁有遍布全國的20余家交收倉庫;健全了金融服務體系,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進行了結算系統的專線連接。
據悉,北油所2011年交易額為650億元,得益于燃料油現貨交易平臺上線,今年有望突破千億元。
圖為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