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企業的角色
巴斯夫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亞太區負責人DanielHebert說,“相比較歐美國家,中國末端的堆肥設施比較欠缺,這也是中國面臨垃圾圍城的癥結所在。中國需要更多的投資去建立這些設施。”
生活垃圾堆肥同樣需要可降解塑料袋。
《廢物資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顯示,2010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近1.6億噸,垃圾處理以焚燒、衛生填埋等技術為主,分別占垃圾處理總量的3%和60%左右。
垃圾焚燒和填埋是比較快捷的方式,但容易形成二次污染。焚燒耗能,且易污染大氣;填埋則易對土壤和地下水源造成損害。相比之下,有機垃圾堆肥化處理被認為更加清潔有效。
“填埋的話,垃圾堆在土地里會產生滲濾液,這是一種有毒的液體。如果防滲工作做得不好,對地下水污染非常嚴重,產生的有毒有害的氣體也比較嚴重。滲漏液不僅危害土壤,它的毒性相當大,被污染的地下水如果進入到自來水系統,對人體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國家機械標準化委員會固廢分標會主任白云峰認為,垃圾堆肥適合垃圾量少的農村地區,垃圾焚燒電廠包括其他環保設施要有硬性質量標準和設計標準,以降低對環境的危害。
今年6月,巴斯夫和武漢華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武漢華麗)宣布,雙方在武漢萬科潤園試點垃圾分類,使用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垃圾袋,在源頭上將有機垃圾(包括廚余垃圾等)和其他垃圾分開,并推動有機垃圾的堆肥處理。據DanielHebert透露,雙方專門建立了一個堆肥廠,目前堆肥廠已經產出肥料。
翁云宣同樣表示,如果用生物降解塑料袋裝有機垃圾,省錢省力又高效。采用生物分解塑料垃圾袋將成為餐廚垃圾最終堆肥化、生態化處置的必然和最優選擇。
“堆肥廠的垃圾不是一兩袋,每天可能有幾十萬個袋子裝的垃圾。餐廚垃圾都是濕垃圾,跟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如果要分揀出來,在操作上很困難。據我們了解,運行比較完善的堆肥廠都難以將不可降解的袋子從垃圾中分揀出來,即使要分離,也要花很大的代價。”DanielHebert說。
垃圾分類和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為生物降解塑料袋開辟了一條道路,但如何在這條路上走好,還需要一些設施的完善。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要求,袋子有大有小,有不同的設計。從各個國家項目運行的差別來說,相比較歐美國家,中國末端的堆肥設施比較欠缺,這也是中國面臨垃圾圍城的癥結所在。多年來,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很多完善的末端處置設施。根據垃圾處理的不同需求,建造了焚燒廠、填埋場;針對有機垃圾、廚余垃圾,還有堆肥廠去資源化處理。中國才剛剛起步,需要更多的投資去建立這些設施。缺少這些環節的話,有很好的想法也很難去執行和落實。”Daniel Hebert提醒道。
環保成本如何分攤
國家機械標準化委員會固廢分標會主任白云峰認為,人們需要形成這樣的觀點——不環保,就得付出高代價,利用市場杠桿調節,“降解塑料袋就必須貴,得改變大家使用一次性物品的習慣”。
當下,四五角錢的生物降解塑料袋猶如環保產業中的綠色奢侈品。要想根除“白色污染”這塊心病,還要解決環保成本的問題。
“現在中國生活水平還不是特別高,畢竟降解的成本要高一些,要使用的話,生活成本可能就要提高一些。大家能不能接受跟最終政策方面的決策,可能有不一樣的結果。”齊翔騰達內部人士說。
“根據生產調查和測算結果,應用生物分解塑料的生產成本是傳統塑料的2-5倍。由于價格過于昂貴,在現有經濟條件下,若缺失政府補貼和政策支持,生物分解塑料要替代常規產品難以實現。”翁云宣說,在國外,政府通過政策或稅收調節價格,有的發達國家直接禁止非生物分解塑料購物袋的使用,在有的國家還專門設立專項發展基金以支持生物分解塑料產業。目前中國政策上對生物分解塑料產業的支持力度較弱,雖有宏觀政策支持,但缺少細則,不利于生產型企業的發展。中國在法律上沒有明確生物分解塑料在現代循環經濟中的地位,在政策上尚沒有給予巨大優惠支持。
白云峰認為,人們需要形成這樣的觀點——不環保,就得付出高代價,利用市場杠桿調節,“降解塑料袋就必須貴,得改變大家使用一次性物品的習慣。”
近年來,國內也出現了一些發展較好的企業,如武漢華麗、金發科技、寧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但各企業盈利狀況卻不樂觀。
據翁云宣提供的數據,國內整個降解塑料行業內的企業大概有200家,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年產能在15萬噸左右。這些企業中有30%是盈利的,其他企業還處于研發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成本高,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市場仍比較看好可降解塑料的前景。
據Daniel Hebert介紹,金融危機前,巴斯夫的生物降解可堆肥塑料只有1.4萬噸。2009年,巴斯夫將產能擴大到7.5萬噸。“因為比較看好環保材料的市場前景,所以即使在金融危機期間,我們也做擴大產能的工作。”
“一方面,從外部環境來看,像美國的一些州,意大利等一些歐洲國家紛紛出臺強制推廣降解塑料袋的政策,可降解塑料袋需求逐漸增加;另一方面,從國內原料規模放大速度來看,隨著原料規模逐漸放大,其成本也在逐漸降低;再就是我國對環境保護和可再生資源支持政策加強,降解塑料袋應該會有快速發展。”翁云宣說。
翁云宣預計,“十二五”期間生物降解材料的產能預計會超過50萬噸。在成本方面,如果生產1000噸生物降解塑料,其成本需要5萬元。如果生產一萬噸,成本則會減少到3萬元。如果生產10萬噸,那么成本只需要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