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金匙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工業化集成控制廢棄膠胎低溫熱解工藝及成套設備”,通過了工信部組織的成果鑒定。據悉,該技術成果有望改變中國在廢舊輪胎回收再利用領域的混亂狀況,為行業開辟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隨著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廢舊輪胎導致的“黑色污染”日益嚴重。世界發達國家已紛紛開始立法治理“黑色污染”,并開發了一系列廢棄物資源化技術。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目前主要將廢輪胎簡單用作燃料,作為水泥、發電等行業的熱能。
長期以來,中國主要將廢棄的工程胎、載重胎用于生產再生橡膠,而廢棄的轎車胎大多被用于土法煉油。上述技術顯然都無法實現廢輪胎資源的完全資源化、無害化、高值化利用。更為嚴重的是,大批無證、非法的土法煉油企業,生產條件簡陋,生產工藝原始落后,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與破壞。
而“工業化集成控制廢棄膠胎低溫熱解工藝及成套設備”,從根本上解決了輪胎回收利用中的節能環保問題。它采用低溫(≤420℃)、無催化熱解新工藝、解聚閃速裂化及強化間接傳熱技術,實現工業連續化生產;對熱解過程產生的不凝性氣體,采用高溫無害化(>850℃)利用技術,為熱解反應提供熱能自給,有效降低了生產能耗。
同時,處理廢棄膠胎可生產再生燃料油及工業炭黑,具有節約石油資源、節能環保、成本低等優勢,可部分替代常規傳統炭黑應用于相關工業領域。該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無需使用催化劑,這在國內外均屬首創,而且熱解溫度最低,其余項目熱解溫度大多在850℃以上。
參加成果鑒定會的專家看好該項目,并建議進一步加大研發、制造、生產力度,在行業中推廣應用。
金匙公司董事長趙建軍表示,在未來幾年內,其將在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分別規劃建設年處理廢棄膠胎23萬噸、15萬—20萬噸、30萬噸和10萬噸的熱解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