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歐光朔研究組在2012年12月期的Nature Protocols上發表題為Live imaging of cellular dynamics dur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postembryonic development的文章,介紹他們發展的研究線蟲胚胎后發育的熒光活體顯微成像方法。
胚胎后發育是生命體一個重要的發育時期。例如,線蟲的959個體細胞中有400多個是在胚胎后時期產生的。觀察線蟲胚胎時期發育的顯微成像技術相對成熟,而研究線蟲胚胎后發育的活體熒光顯微成像方法缺乏。
該文章系統介紹了觀察活體線蟲胚胎后發育時期細胞動態的方法,并對可能的技術難點進行了討論。歐光朔研究組將這項成像技術與線蟲遺傳學的結合,發現了遷移細胞的分子標識(Ou & Val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09)、 一種新的細胞不對稱分裂方式(Ou et al., Science, 2010) 、自體吞噬基因在凋亡細胞降解中的作用(Li et al.,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12)等。
該項工作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青年千人計劃”的資助。
線蟲Q神經前體細胞在L1幼蟲時期遷移及產生子代細胞的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