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血查鈣,除了“坑爹”還是“坑爹”,微量元素檢測太不靠譜。”最近,微量元素檢測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到底是測還是不測,家長們很迷茫。銀川多家醫院兒科都設置了微量元素檢測項目。以銀川市婦幼保健院為例,每年有近6000余名幼兒會進行微量元素的檢測。
該院兒保專家提醒家長,微量元素檢測別跟風,同時也不能將微量元素檢測一竿子打死。據了解,銀川的幼兒最缺鋅,其次是鐵,最后是鈣。如果孩子出現了缺鐵、缺鋅和鉛超標的癥狀,醫院還是會按需要進行檢測,以此來將微量元素作為診斷的參考標準。
3歲以下孩子檢測最多
微量元素檢測包括鈣、鐵、鋅、鎂、銅、鉛和鉻。很多人都以為微量元素是必查項目,事實卻不是,且微量元素的檢測結果也并不是最終的檢查結果。醫生并不會完全根據檢測指標下判斷,會綜合考慮孩子的癥狀、膳食情況及治療效果再下結論。
“凡是到門診進行微量元素檢測的,都是孩子有了長白頭發、指甲蓋凹陷、肉刺、異嗜癖(專愛吃食物以外的某種東西,如吃紙屑、墻皮、煤渣、泥土、玻璃等物)等明顯的癥狀,此時我們就會讓孩子進行微量元素的檢測,做檢測的孩子以3歲以下的幼兒居多。”銀川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主任王寶珍介紹。
跟風從眾沒效果
“孩子上幼兒園時,學校就得讓孩子體檢,其他家長都給孩子查了微量元素,自己孩子不查,心里總是沒底。”家長王蒙說。
家長李剛說:“做檢測對孩子的身體狀況有大致了解,可做了幾次,好幾個數值的結果都一樣。天天不是補鈣就是補鋅,很鬧心。”
“微量元素并沒有作為常規體檢的必備項目,更沒有成為入園的必檢項目。如果孩子生長發育良好,身高體重都很正常,食欲也很好,不必要常規地查微量元素,我們也不提倡家長每年帶孩子進行微量元素檢測。”王寶珍說。
一竿子打死不科學
很多人都說,人體中只有1%的鈣在血液中,即便缺鈣也很難在血液中發現,通過驗血來判斷缺鈣完全沒有意義。并且,使用不同的儀器,檢測結果也有差別。如微量元素的專用儀器,檢測的結果更精準,而普通儀器則不一定能檢測出來。
王寶珍表示,“并不能將微量元素一竿子打死,因為一旦孩子出現了癥狀,對癥下藥的前提就是要查清楚到底是哪里出現了問題。而微量元素缺乏很多是沒有特別明顯癥狀的,微量元素檢測能夠成為參考指標之一,特別是血鉛,還有一些先天性代謝疾病,微量元素檢測的靈敏度非常高。有一次,一個來自靈武的兒童出現了疑似多動癥的病情,我們決定給他做微量元素檢測,結果發現孩子體內的鉛嚴重超標。”
微量元素別亂補
現在的孩子太嬌嫩,由于挑食也導致營養攝取不均衡。缺鈣了就狂吃鈣片、缺鋅就多喝口服液……面對檢測結果,家長的諸多誤區反而會害了孩子,因為孩子的成長不是靠“補”出來的。并且,一些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由于含微量元素量太低,很難真正起到補充、治療作用。只有在正規醫院醫生的治療下,才有效果。
王寶珍介紹,鋅鐵鈣三大微量元素對人的生長發育影響較大,但微量元素之間也會有競爭關系。如鋅補多了,會影響鐵的吸收;鐵太多了,會影響鋅的吸收;鈣補多了,腸道對鋅、鐵的吸收就會減少。其實,缺鐵可多吃動物肝臟、血制品及肉類,并注意補充維生素C;補鋅可多吃一些動物肝臟及貝殼類海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