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華東理工大學和兗礦集團、中國天辰化學工程公司共同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通過現場考核。同時,該技術已投入連續長周期的工業化生產。專家稱,“這是我國大型煤氣化技術研究開發和發展的里程碑”,打破了國外公司在大型煤氣化技術上的壟斷,具備了與國外煤氣化技術競爭的實力。
煤氣化技術,是發展煤基化學品和生產煤基燃料液體(化肥、甲醇、二甲醚、烯烴等)、煤間接液化(液體燃料)、燃料電池、城市燃氣(氣體燃料)、直接還原煉鐵煉鋼等工業過程的基礎,同時也是這些行業的公共技術、關鍵技術和龍頭技術。該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成功,實現了我國大型煤氣化技術零的突破,為推動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和相關產業的聯動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據悉,該項目先后被列為“九五”重點攻關課題和“十五”國家“863”重大課題,歷時20余年,經歷了基礎理論研究、實驗室研究、中試裝置測試和工業化應用等過程,并在2005年成功建成了國內首套千噸級水煤漿加壓氣化爐并投入工業應用。
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由于具有安全系數高、運行成本低、適合大型化等特點,在國內外得到廣泛推廣。目前已在國內外推廣應用25家,合計72套氣化爐,其中日投煤量在2000噸及以上規模的氣化爐達39套,江蘇靈谷和神華寧煤的5套氣化爐已投入平穩運行。2008年,該技術成功向美國瓦萊羅能源公司實施了技術許可,開創了中國大型煤氣化技術向發達國家實施轉讓的先河。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于遵宏介紹說,該技術是實現資源可持續性、能源有保障、環境零污染循環經濟的重要途徑,對推進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裝置在滿負荷運行情況下,氣化性能達到并超過了考核指標。與國內外其他水煤漿氣化技術相比,多噴嘴對置式水煤漿氣化技術氣化效率高,碳轉化率高,技術指標先進。與同樣采用內蒙神華煤的引進較大規模水煤漿氣化技術相比,有效氣成分提高3.1%,比氧耗降低11.4%,比煤耗降低2.1%,碳轉化率達到99.2%。
專家組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制定政策,進一步推進在煤化工、清潔發電及相關產業大型項目中優先采用自主知識產權的煤氣化技術,推動中國技術參與國際市場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