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解讀《產業用紡織品“十二五”發展規劃》
2012-3-13 來源:中國紡織報
關鍵詞:產業用紡織品 十二五發展規劃 解讀
2、全面提高產業用紡織品綜合競爭力
關于指導思想。《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發展的指導思想為: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契機,以滿足國民經濟相關領域需求為重點,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強自主創新,加強產需銜接,完善公共服務,注重環境友好,大力提升產業用紡織品關鍵技術研發、產品質量控制和高端產品設計應用水平,全面提高產業用紡織品綜合競爭力,促進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與相關領域健康協調發展。
關于基本原則。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種類多,應用領域廣,技術推動和市場需求緊密結合是行業的突出特點,但現有企業開發生產的產品以基礎材料為主,缺少對終端產品和下游行業實際需求的跟蹤研究,特別是對國內高端消費市場開發嚴重不足,國內沒有產業用紡織品的權威檢測機構和認證機構,也加大了產品品進入高端市場的難度。針對這些問題,《規劃》提出了“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產需銜接;以自主創新為支撐,加快技術進步;以骨干企業為依托,促進集約發展;以平臺建設為抓手,完善公共服務”的四項基本原則,以指導產業用紡織品發展。
3、當前問題和發展潛力的指導性目標
綜合考慮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所處的歷史階段、當前的主要問題和發展潛力等因素,《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的指導性目標。
一是總量增長目標。《規劃》提出到2015年,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達到1290萬噸左右,年均增長9.5%,行業增加值年增長12%,兩個增速均高于紡織工業平均增速水平,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占紡織行業纖維加工總量的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達到25%。
二是技術創新目標。加大研發投入、完善研發機構建設是創新的基礎,實現技術突破和高質量的產品是創新的目的。《規劃》提出到2015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1.5%,建成具有國家級水平的企業技術中心3~5家,以骨干企業或產業集群為依托的行業公共研發、檢測服務平臺20家左右,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0%以上。過濾材料、醫用防護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生產技術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三是結構優化目標。未來五年內培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銷售規模超過50億元的骨干企業3~5家,銷售規模超過100億的產業集群達到3~5家。《規劃》對結構目標的提出在于進一步優化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產品結構,增強骨干企業實力,促進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優化產業區域布局。
四是節能減排目標。產業用紡織品流程短、效率高,能源用水消耗水平低于傳統紡織服裝,只有水刺非織造布用水量較大。針對產業用紡織品特點,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8%,水刺非織造布工藝用水回用率提高到95%,回收再利用纖維占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的比例達到20%。
注:本網轉載內容均注明出處,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