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是年輕的,企業是年輕的,協會也是年輕的。在這樣的整體組織結構中,活力不容置疑,經驗卻需要漫長的累積。可想而知,協同三部委聯合制訂發布“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過程,是對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隊伍的鍛造與錘煉。
企業眼中“姍姍來遲的規劃”,在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看來,恰是“十二五”承上啟下之年的開篇力作。2011年行業協會與政府層面的審慎磨合,實際上始終伴隨著對規劃核心內容的逐步推廣與宣貫。
這是一個認知度被啟蒙、執行力被強化的過程。當規劃真正以“紅頭文件”的樣貌擺在案頭,我們發現其實它早已不是陌生的面孔。再來細細品讀的時候,關注的重點也自然而然地從發展目標轉移到身后的環境因素和瓶頸問題。
即使是這樣,我們仍然依稀看到,行業想象力在許多環節還有繼續打開的必要。
磨合過程就是一次路演
姍姍來遲的規劃
記者:“十二五”規劃為何在千呼萬喚中姍姍來遲?
李陵申:
產業用紡織品是我國從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轉變的重要標志,是從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轉變的關鍵基礎,是傳統產業與戰略新興產業的最佳結合。
基于這些新的認識,僅有業內認同感是不夠的。必須政府部門和下游應用領域也達成一致,才能共同鑄就產業用紡織品的前景和未來。
會簽三部委但凡存在對規劃中任何條款的不理解和不認可,都不能最終聯名簽署。于是,不理解的要解釋,不認可的要回復,協會在整個過程中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路演。
雖然規劃姍姍來遲,但是也要感謝過程的充分,各方觀點因為反復磨合而歷練得更加成熟。可以說,“十二五”發展規劃是在充分結合目前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發展現狀、經過縝密思考制定的具有戰略指導意義的目標性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