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纖維是指物理結構特殊、化學性能優良,具有高模量、耐腐蝕,高強度的化學纖維,一般指強度大于17.6cN/dtex,彈性模量在440cN/dtex以上的纖維。由于它具有耐強腐蝕、耐高溫、耐輻射、阻燃、耐高電壓和多種性能優越的功能,被應用于工業、國防、醫療、環境保護和尖端科學等方面,成為未來紡織的制高點。
攻關目標具體化
最近,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涉及紡織相關領域的高性能纖維包括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
近幾年,我國的高性能纖維有了長足發展,不少高性能纖維實現了“零的突破”。一批國家級骨干企業和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積極參與其中,不斷擴展規模和提升技術裝備水平,使我國一些在過去長期依賴進口的高性能纖維實現了產業化。如碳纖維產量已經達千噸,模量和強度有所提高。芳綸1313產業化規模繼續擴大,芳綸1414部分產品已經完成中試水平,產業化瓶頸正在突破。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產業化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已達90%以上,出口數量和品種進一步增加。
但也不可否認,我國在高性能纖維技術開發和產品應用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高模量碳纖維的產量不多,軍工國防上亟需的T700以上的碳纖維產品還不能滿足需要,每年仍需進口。民用碳纖維產品品種少,開發滯后。芳綸產品在多領域的應用問題目前沒有很好解決,在節能環保、絕緣紙等領域應用仍然偏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的生產工藝目前多采用濕法工藝路線,穩定性差,而生產高端產品的干法凝膠紡絲工藝路線目前企業應用的還不多。
《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對高性能纖維提出了具體的攻關目標。其中,對碳纖維的要求是提高產業化水平,擴大產品應用范圍,在高強、高強中模、高模高強系列品種方面攻關,實現千噸級裝置穩定運轉。對芳綸纖維的要求是要擴大間位芳綸(1313)生產規模,突破對位芳綸(1414)產業化瓶頸。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提出要積極發展高性能聚乙烯纖維干法紡絲技術及產品,突破紡絲級專用樹脂生產技術的同時,降低生產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