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試驗場面臨的問題
輪胎企業都表示,建設輪胎試驗場,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投資問題,最難的是沒有土地。沈金榮說,杭州中策一直想建設自己的輪胎試驗場,投資不是最大的問題,但關鍵問題是沒有土地。目前像樣點的試驗場,一般都要1000畝以上。浙江省土地供應壓力大,而且國內的土地一般都要求有“畝產”,但輪胎試驗場根本沒有“產出”,因此很難獲得土地。另外,試驗場土地性質也很難確認,如果按工業用地,要求是很嚴格的,而且必須有產出。
另外,建設輪胎行業公用的第三方試驗場,其公平性、權威性和可操作性需要細化考慮,檢測費用也要公平。岳春辰認為,輪胎試驗數據是企業的技術和商業秘密,必須由第三方機構經營,才可維持公平性。馬世春表示,國內輪胎企業和輪胎產品規格如此之多,試驗場應滿足同時多批次測試,才能實現好的運營效益。如果每年測試不了多少輪胎,運營成本高,收費太高,企業還不如到國外去檢測,因此應考慮試驗場的建設規模。黎繼榮和魏楠都認為,試驗標準要形成國家標準,試驗場除了要獲得國家資質,獲得國內認可,還應該獲得國際上的互認,這樣意義更大。另外,汽車試驗場、輪胎試驗場要實現資源共享,避免浪費資源。
輪胎試驗場的建設模式
由于輪胎試驗場投資巨大,建設一個專業的輪胎試驗場大概要投資10億元左右,每年的運行維護費用也不菲,且土地難得,輪胎企業又迫切需要,因此與會輪胎企業均表示,最好的辦法是采取由協會組織、企業參加、政府支持的模式建設輪胎試驗場。具體來講,由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牽頭,組織國內輪胎企業入股,成立輪胎試驗場股份運營管理公司,實行市場化管理,服務全行業。
與會老總認為,建設輪胎試驗場僅靠行業力量是有限的,還要吁請政府有關部門支持。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在立項審批、環境影響評價、土地審批、建設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建成輪胎試驗場。
曹朝陽認為,建設輪胎試驗場是全行業期盼已久的大事,不僅是為了應對即將實施的歐盟輪胎標簽法,保證中國輪胎正常出口的需要,也是輪胎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中國輪胎品牌形象、建設世界橡膠工業強國的重要手段,因此輪胎試驗場應具備檢測和產品開發的功能。他表示,未來的運營模式,應該是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分離。
沈金榮也表示,目前企業每年都要花幾百萬元將產品拿到國外測試,因此國內亟待建設自己的輪胎試驗場。杭州中策愿意配合國內有關方面做試驗場成本核算工作,以使試驗場將來的運營更加合理,有更好的效益。
范仁德在最后總結發言時表示,中國幅員遼闊,企業眾多,一個試驗場肯定不夠,至少應該建3個。目前國內3家企業的輪胎試驗場建設已經有了實質性進展,3個方案都有可取之處,建議采取競爭的方式,誰建設速度快就支持誰,盡快通過相關部門的認證,符合輪胎檢測的基本要求。
范仁德說,協會代表全體會員企業的利益,在建設輪胎試驗場方面也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在今年2月工信部與歐盟共同主辦的中國-歐盟輪胎工業圓桌會議上,我們認為其標簽法制定、出臺的方式可以借鑒。它是由企業、行業協會、政府三方面結合的結果,進展快,效率高。歐盟也建議中國采取這種模式來建設輪胎試驗場。
為此,范仁德指出,目前企業對建設輪胎試驗場重要性的認識高度一致,積極性很高,都同意采取共同投資的方法建設行業公共的輪胎試驗場。他認為,在目前情況下,由輪胎企業共同投資比較可行,比吸引民間資金更加現實;在運營管理方面,可以成立管理公司,在協會的監督下運營,保證試驗場的獨立性和公正性。
與會的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均表示支持中國輪胎試驗場建設,并希望行業協會牽頭推動此項工作進展。會議要求,目前已經開始建設或運作的玲瓏輪胎、北橡院、賽輪股份3家院企,分別提交輪胎試驗場的可行性報告,以便進一步推動輪胎試驗場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