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神舟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并于18日與“天宮一號”成功交會對接。“神九”沿襲了神舟系列飛船高科技、尖端材料薈萃的特點,對配套的化工材料科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部分科技成果首次在飛船中應用。我國的航天事業與材料科技共同開啟了重大突破之旅。
據了解,此次發射僅火箭和飛船的材料供應商就有近千家。記者從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四院42所了解到,該所承擔了“神九”上逃逸火箭發動機、飛船艙體密封系統和航天醫療監測生化檢測組件的研制生產任務。
42所研制的飛船艙體密封件是飛船艙體結構密封的關鍵部件,是航天員生命安全的“保護神”。外太空環境復雜,要求密封件在高真空、高低溫交變、紫外輻照、帶電粒子輻照和原子氧侵蝕等特殊環境下,不產生降解、老化和龜裂,始終保持可靠的密封性能。另外,由于飛船艙內環境的特殊要求,密封材料必須具有極低的揮發性且無毒、無污染。
醫監生化檢測系統是“神九”飛船中啟用的新設備,主要用于對在軌航天員生理狀況進行實時監測。42所歷時4年多研制了航天員醫監生化檢測組件,全套組件均由特殊材料加工而成,在太空極端環境下無毒、透明、耐酸堿、耐高溫,具有極高的非特異性吸附性能。
“神九”關鍵部件復合材料采用了天津工業大學復合材料研究所研制的特種紡織增強材料,具有質量輕、強度高、抗燒蝕的優異性能,減輕了結構重量,顯著提高了飛船的性能。
“神九”返回艙穿過大氣層返回地面時,表面溫度將高達數千攝氏度。它能經受如此“烤驗”,原因就在于穿了一件由特殊材料編織而成的25毫米厚的“隔熱衣”。航天一院703所研制的特種玻璃鋼和耐高溫燒蝕材料,利用高分子材料在高溫加熱時表面部分材料融化、蒸發、升華或分解汽化,帶走大量熱量。
此外,江蘇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為“神九”研制了特種玻璃纖維布,主要用在運載火箭的液氫液氧箱體外圍,是火箭名副其實的“保暖內衣”;重慶科技學校科研團隊研制了高磁性、高精度、高熱穩定性的高可靠性伺服閥用新型永磁體;北京有色金屬與稀土應用研究所為運載“神九”的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提供了箭體焊接材料;蘭州石化為“神九”研制了特種橡膠;天津燈塔涂料公司研制了涂料產品;中石化提供了潤滑油產品。
據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今后我國空間站建成后,將更有能力提供一個從事太空探索和研究、具備相當規模的平臺,以開展生物、材料、微重力、天文、地球環境等方面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