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乙醇汽油中,對氯含量的要求標準是1PPM,而此次檢測結果卻顯示,車主送檢的油品中,氯含量高達6400PPM,超過美國標準的6000多倍。
黎鴻舉表示,美國的指標設得很低,是1個PPM,所以檢測出的氯含量看起來非常高。這也相當于是美國有氯含量的6000多倍。'因為汽油都是汽車發動機引擎在用,所以我覺得是可以考慮去參照那個標準。'
在黎鴻舉看來,過高的氯含量極有可能就是太倉車輛損壞的主要原因。
'這種油因為發動機的高溫,它會變成離子形態的氯,那么它會對整個氣缸,包括活塞、噴嘴等這些東西都可能會形成一種點蝕,像我們說的一點點小坑的這種腐蝕性。那么這種腐蝕就會慢慢地導致比如說它的氣密性就不好,噴油效果不好,有可能會導致發動機不工作,或者是打不著火等這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黎鴻舉說。
根據實驗人員的介紹,按照正常的煉油工藝,成品汽油中理應不會出現氯離子。那么,來自中石油下轄加油站內的汽油,為何會出現這種對車輛損壞極大的化學元素呢?
黎鴻舉解釋稱,這個是一種化工原料,這個化工原料有很多地方會生產的,而且價格也很便宜,大概一兩千元/噸,與汽油的價格差別蠻大。5月29日,中石油下調了汽柴油大區調撥價格,其中,北京京標準的90號汽油價格就高達9120元/噸。
SGS通標國際檢測中心的檢測人員告訴記者,這種含有氯的化合物可以很好地溶于汽油,并且沸點也和汽油相似。如果有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種方法對汽油進行攙兌,一般情況下很難發現。
添加化學原料已非新鮮事
在調查和了解的過程中,不少人也告訴記者,太倉油品事件,只是目前國內油品現狀的冰山一角。在調查中記者發現,由于國家標準的滯后和缺失,越來越多的添加劑,正迅速地出現在本不該出現的汽油當中。
資料顯示,日常人們經常聽到的93號,或者是97號汽油,實際上指的是汽油的辛烷值指標。掌握了提高辛烷值的手段,也就意味著,可以輕而易舉將不合標準的汽油,變成達標汽油。
而在網上,記者通過“群”的方式,進入到一個聲稱是專門出售違規“調和”汽油的群體。其中的一位知情人向記者描述了汽油是如何“脫胎換骨”的。
“為什么我們國家調油的越來越多,利益驅動。”上述知情人說。
據上述知情人表示,假設90號汽油9000元/噸,將8000元/噸的汽油加入10%的添加劑,“那么這10%的利潤不就出來了嗎?主要是賺這個差價。”
“兌什么東西呢?”記者問道。
“各種東西,種類太多了。”該知情人說。
據上述知情人介紹,目前國內最為流行的是一種名叫'羰基錳'的化學原料,他還簡單地向記者講述了如何將不合標準的88號汽油,變成93號汽油。
而從上述知情人所透露的信息看,目前添加了化學原料的汽油,在全國亦分布廣泛。
“我那個客戶,人家都是有油庫的。在常熟,都是在碼頭邊,調完以后就直接裝船了。裝船拉哪呢?重慶啊,廣州啊,都送。都是調出來的。他們量大,都是靠量。”上述知情人說。
這種依靠某種化學原料便可改變汽油標號的做法是否屬實?這一說法也得到了不少專家的認同。華東理工大學石油加工研究所所長施力表示,隨意、過量添加羰基錳,在油品調和中已不是什么新鮮事。
據施力介紹,這種叫做'羰基錳'的化學原料,最早起源于美國,但由于對車輛損傷過大而飽受爭議。目前在美國已經基本停用,但在中國,不知從何時開始,在標號較低的汽油中添加羰基錳,已成了行業內人盡皆知的'秘密'。
知情人對記者透露,目前國內將90號汽油添加化學原料后變成93號汽油,這種'變戲法'的做法也是易如反掌。對于調油的商販來說,唯一需要注意的,正是目前已經明顯滯后的'國家標準'。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對于車用汽油的檢測標準為18項,主要檢測辛烷值、焦值和抗爆指數等數據。然而,在化學添加劑方面,卻并沒有較為具體的規定。也正因為如此,大量被肆意添加了過量羰基錳或其他化學原料的汽油,正通過各種非法渠道,源源不斷地流向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