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追求、有抱負、有品位的企業,固然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但歸根結底要靠豐厚的文化積淀和恒久的精神浸潤。”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玉華說。
“我倒是覺得跟輪胎有感情了,每當看到一輛汽車行駛在路上,我都要下意識地看看那奔跑的輪胎是不是三角牌的。”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李翠錦說。
“誠信、創新、勤奮、愛人”的文化價值觀,讓每個年齡段的員工散發著無形的生命張力。這強大的張力,支撐著三角輪胎的每一步戰略轉型。
2011年在世界輪胎行業50強中排名第12位的三角輪胎,產品銷往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連續多年居中國輪胎業首位。在不斷變化的世界輪胎市場上,這家企業如何取得了驕人業績?三角轉型之道的時代意義何在?
帶著諸多疑問,記者來到位于威海市離海岸線僅300米之遙的三角輪胎總部,走進車間、與員工交流,在食堂與員工共進午餐,記者一路走來發現,三角人的激情伴隨著轉型升級的浪潮,在每一個員工身上迸發。而正是這激情匯聚的力量,令“三角”輪胎在36年品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攻堅克難。
三角輪胎的動力源泉
“一個有追求、有抱負、有品位的企業,固然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但歸根結底要靠豐厚的文化積淀和恒久的精神浸潤。36年來。我們把打造三角文化作為引領事業發展的靈魂——‘誠信、創新、勤奮、愛人’的核心文化價值觀深入人心,激勵員工團隊不斷邁向新的目標,推動三角事業持續邁向新的高度。”三角輪胎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丁玉華說。
走進三角輪胎辦公大樓,“建百年三角 葆基業長青”十個大字吸引了記者的眼球。三角公司是輪胎行業惟一一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企業,正在承建輪胎行業惟一的國家工程實驗室。2011年,三角公司以168億元的營業收入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442位,位列世界輪胎業排名的12位,成為國內輪胎行業惟一一家連續9年入圍500強的企業。
成績雖在今天顯現,而著眼長遠的文化戰略,在丁玉華20多年前掌管三角輪胎時就已經埋下伏筆。
“‘愛人’是一切事物的落腳點,誠信、創新、勤奮也都圍繞著人本在員工的心中扎下根來,這些都是我們戰勝困難的法寶……”丁玉華用他不緊不慢的膠東半島普通話,詮釋著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早在2000年時,丁玉華就提出“企業是人,企業經營人;經營他人,更要經營自己”的企業理念。他說,企業的本質是人,是由擁有希望和夢想的個人組成的集合體,是志同道合者匯聚一堂的地方,個人的希望和夢想,又與企業的遠大目標息息相關。這樣的文化可以鍛造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方能鑄造一流的品牌。
在三角輪胎的華茂分公司硫化車間,記者見到已在該集團工作了16年的李翠錦。她快言快語:“我從21歲大學畢業進入企業,就覺得自己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我們同來的6人都在三角輪胎不同的中層崗位上。我們是在愛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
當年青澀的大學生,今天已經是調度處副主任的李翠錦,跟記者聊起她在企業的收獲。“我覺得公司‘誠信、創新、勤奮、愛人’的文化,讓我們對工作有擔當、對身邊的同事有信任,而且我們每個外地來的員工,都感覺這里是自己的家。”“我真的感覺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兒。我們的丁董事長,經常是最后一個離開辦公室,在他的感召下,我們很多員工下了班共同自學英語以及計算機之類的課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從李翠錦的言談舉止中,看得出她對工作的熱愛。
記者問:“這里的橡膠味,你聞了16年就不怕污染嗎?”李翠錦說:“車間已經裝置了很好的排風設備,我倒是覺得跟輪胎有感情了。每當看到一輛汽車行駛在路上,我都要下意識地看看那奔跑的輪胎是不是三角牌的。”
員工們除了精神上有歸屬感,在物質消費上和文化娛樂上,集團公司也在不斷滿足員工的需求。據丁玉華介紹,員工的薪酬已經普遍漲了43%。從今年開始,公司每年10月底前都要對薪酬福利政策執行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制訂下一年度的薪酬福利政策和機制。
“今年我們在已上調薪資標準的基礎上,為員工辦實事:一是讓華茂公司員工搬進新公寓,啟用新的職工餐廳;二是為華盛公司員工建設新的員工生活小區和文化娛樂設施;三是為本部員工租用免費停車場。總之,企業的一切戰略都貫穿著以人為本的管理哲學。”丁玉華告訴記者。
1998年大學畢業來到公司,現已是三角輪胎黨委副書記的魏楠告訴記者:“在這里,公司為每一個熱血青年提供了施展自己才華的舞臺。我們的員工在企業文化的熏陶下,為三角輪胎提供源源不斷的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力量。”
記者問正在鋼圈生產線上的小劉姑娘:“一天要彎曲1000根鋼絲圈累不累?”她很樂觀地說:“不累啊,工作完了,我們有時唱京劇,有時自學英語,有時參加小組活動,每天的生活很充實……”說完,她發出銀鈴般的笑聲。
“誠信、創新、勤奮、愛人”的文化價值觀,讓每個年齡段的員工散發著無形的生命張力。這強大的張力,支撐著三角輪胎的每一步戰略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