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難題待解
對于大部分民營企業而言,進入到原油與成品油儲運及零售網絡的阻力并不大。
趙友山告訴記者,截至2011年年末,中國國內的民營加油站數量已經占到全國加油站總量的46%。“雖然民營加油站數量多,但在和幾個大型國有石油企業的加油站競爭時,經常處于劣勢。”
民營加油站的油源難題在成品油供應趨緊時尤為突出,油荒下民營加油站難以拿到油源。劉峰甚至悲觀地認為,即便民營企業無障礙地進入到成品油流通環節,由于成品油的油源大部分掌握在國內幾個大型國有石油公司手中,民營企業獲得上游資源的渠道很容易被限制住。
趙友山呼吁,放開成品油和原油的進口權,讓民營企業能夠在油源上和國有能源企業充分競爭。
劉峰指出,近幾年限制民營石油企業發展的還有另一個因素——融資難。只有解決油源和資金問題才能幫助民營石油企業發展。
在一些人士看來,當前國內油價與國際油價并未同步變化,完全放開成品油和原油的進口權或將助長炒作之風,因此現在并未到完全放開原油和成品油進口權的時候。
中國一家石油協會的人士稱,考慮到國內成品油市場需求周期性波動明顯,與國際油價未能完全接軌,在國際油價處于上行期時,囤油套利空間較大,擾亂市場需求;在國際油價下行時,企業進口成品油的積極性不足。如果此時完全放開原油和成品油的進口權,不僅不會平衡國內的成品油供需格局,反而會加大國內成品油市場的波動。
2012年3月以來,國際油價便處于下降通道中,上周國際油價已經跌破80美元/桶,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市場人士均認為,此時已到推出與國際油價聯系更緊密的新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好時機。
上周,記者在浙江舟山港口采訪時獲悉,近期靠港的油輪數量驟減,甚至達不到高峰時的一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