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化纖會議將在浙江蕭山拉開大幕。為了幫助業界更直接、更全面地理解會議內容,中國紡織報化纖版與中國化纖協會合作,圍繞會議主題“在高成本時代化纖行業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新趨勢、新格局、新領域和新標準”,從“解讀高成本時代”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兩方面對大會主題進行重點解讀。
“高成本時代”的特點以及主要存在的問題
隨著勞動力、財務、能源、節能減排、物流等成本不斷上升,在不經意間,中國經濟已全面進入“高成本時代”,化纖工業也不例外。自改革開放以來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已經不復存在,曾經是中國化纖工業快速發展有力支撐的低成本發展模式,如今卻成為可持續發展的掣肘。發展模式亟待升級,化纖工業的發展又將迎來巨大挑戰。
近幾年,化纖企業已經感受到了高成本時代的到來,以往的成本優勢已然喪失。而下游紡織行業面對國內外的嚴峻形勢,對化纖的需求也表現出了謹慎的態度,紡織企業不會輕易為化纖產品的漲價買單,同時,國內化纖產能的快速增長導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因此化纖行業的新增成本無法順利地向下游傳導,經濟效益大幅下滑。
高成本時代化纖工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自主創新能力仍有不足。高新技術纖維、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仍偏低,大部分高新技術纖維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裝備有待進一步突破,對于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的技術,亟須加大力度推廣應用。另外,與某些領域相比,化纖在教學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稍顯落后。十多年沒有出版過一本化纖新教材,使得學校化纖專業教育跟不上實際工業發展。陳舊的基礎理論如落后產能,若不能更新,勢必影響到整個產業的創新與升級。
常規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部分企業迫于庫存壓力和資金短缺問題,不得不采取低價競爭的手段,擾亂了市場秩序。
化纖出口市場面臨國際競爭壓力加大。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外需下降,貿易保護主義迅速抬頭,針對中國紡織化纖產品的貿易摩擦頻發;另一方面,其他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如印度、越南等的低成本競爭優勢相對凸顯,“中國制造”的傳統優勢逐漸喪失。
產業營銷和品牌建設滯后。目前中國化纖企業仍主要以生產為主,整體利潤水平較低,缺乏國際化、現代化的營銷體系,缺乏知名品牌,導致許多差別化、功能性的新產品也無法取得較好效益。
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壓力。主要體現在丙綸行業和再生纖維行業,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而這些企業的產品競爭力又相對較低,無法將高成本順利傳導至下游產品,贏利空間被大大擠壓,部分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