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化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出路在哪里
我國化纖工業經歷了持續快速增長,目前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許多問題,例如:總量發展存在結構性過剩、資源與環境約束帶來更大挑戰、節能減排任務艱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等。
可持續發展是化纖工業未來發展中的重要任務,化纖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加快生物質纖維的研發和產業化,進一步提高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建立起化纖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到2015年,廢舊聚酯產品、化纖面料服裝等回收利用規模達到700萬噸,能源合同管理覆蓋率超過20%,清潔生產審核覆蓋率超過30%,加強干法腈綸、粘膠纖維等生產過程中的廢氣排放治理,確保達到國家相關排放要求。企業碳足跡認證研究取得進展。
化纖行業一直在積極推動行業節能減排,構建行業綠色低碳發展平臺。在去年的國際化纖會議期間,“中國化纖循環經濟聯盟”正式成立,目前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并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年3月份,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中國化纖協會、東華大學、化纖紡織產品開發中心聯合發布了 “2012/2013年度中國纖維流行趨勢”,旨在引導化纖新產品及下游制品的應用開發向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等發展。近兩年,化纖協會與帝人集團開展戰略合作,其中,創建滌綸纖維制品的循環型再生利用系統的重點項目已進入實質階段。化纖協會還與Intertek天祥集團合作,為化纖企業提供環境影響評價、診斷和解決方案,進行碳足跡認證,盛虹化纖、恒力化纖、鷹翔化纖、新民科技四家企業已成為國內首批獲得Intertek-CCFA產品碳足跡證書及綠葉標簽的企業。以上一系列的舉措都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化纖“十二五”規劃、加快行業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
同時,化纖行業正在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快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裝備的產業化研發和應用,推廣棉漿粕黑液治理和廢舊瓶片清洗廢水回用等技術,加大對粘膠廢水和廢氣治理、回收等技術應用與設施建設的力度。強化由終端治理向過程監控、清潔生產技術的轉變,推進粘膠、再利用纖維的清潔生產。適時修訂粘膠纖維行業準入條件。加快淘汰和替代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鼓勵和規范再利用纖維行業發展,加快生物質可再生、可降解原料研發,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建立化纖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引導社會綠色消費。
化纖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就是“轉型升級”,要認真貫徹落實化纖工業“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的七大任務,即:大力促進常規產品優質化,提升產品附加值;努力提升高性能纖維產業化水平;有力推進生物質纖維及其原料的開發;積極推動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快提高重點技術與裝備自主化和工程化水平;轉變行業發展方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繼續優化產業區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