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街頭路口看去,擁有7萬常住人口山東省第一個GDP過千億的大王鎮更像一座城市,豪車不停從眼前駛過。大王鎮當地人常自豪地說,講到創業精神,大王人不輸溫州人。事實上,僅輪胎產業,大王一個鎮的輪胎產能已近全國1/4。
經濟下行,輪胎產業也不例外。8月下旬,本報記者在廣饒縣大王鎮調查發現:一方面是庫存積壓嚴重,價格過山車般下滑,企業虧損;另一方面新投資生產線試產、投產的消息頻發——大王鎮的輪胎生產企業深陷產能過剩卻又在不斷擴大新產能的矛盾之中。
這種尷尬的處境源自三年前的“四萬億”投資拉動,導致現在大王的許多輪胎企業面臨著雙重困境:既要面對沒有需求的現實,又要為三年前的“四萬億”買單。雙重壓力下,企業日子尤為艱難。
市場需求銳減
“過去大王鎮的輪胎企業面臨的可能是產品不合格、技術不成熟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現在解決了,卻發現需求沒有了。”這是8月16日記者到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采訪輪胎企業時聽到鎮政府負責工業生產的工辦主任郭干感嘆的一句話。
輪胎是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的一個支柱產業,從最簡單的自行車輪胎到直徑數米的工程輪胎這里都能生產。大王鎮人雄心勃勃,希望以后凡是和車轱轆有關的產品都能從這里“滾”出去,比如輪胎、輪轂、剎車片等等。
但現在,輪胎卻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麻煩,就是下游廠家要貨直線下降。永泰輪胎集團辦公室主任王欣告訴記者:“汽車廠家也不是不要貨,但是他們變得很苛刻,用‘環保油’、‘標簽法’卡你,延長回款時間使輪胎銷售變得很困難。”因為該企業70%以上的產品出口,不同國家標準的變動對企業影響很大。
標簽法就是一個例子。2012年11月1日歐盟輪胎標簽法將正式實施,該標簽法對輪胎的最低指標進行了明確規定:性能最佳的為A級,最差的為G級。達不到F級的輪胎不得在歐盟境內銷售。
企業自然積極應對,比如永泰就加大自主品牌的培植力度,開發出高附加值的雪地胎。但總體看,需求萎縮還是讓許多企業停掉一部分生產線。王欣說現在很多企業都是“三班改四班”,將停掉生產線上的工人集中到維持生產的線上。這樣做的目的一是避免將工人推到社會上,造成社會不穩定;更主要的是保存熟練工人,一旦產能恢復可以迅速擴大生產。
郭干介紹,減產的企業不一。生產全鋼子午胎,也就是為商用車配套的輪胎廠家“很不樂觀”,而生產小轎車用的半鋼子午胎的企業因為出口走的量比較大,開工率就比較高,有的企業比如做出口的恒豐橡膠今年產量反而大為增加。據卓創網數據,像大王鎮的恒宇輪胎目前半鋼胎日產3000條左右,全鋼日產1800條左右開工率接近6成。也有企業開始“放假”或階段性的“放假”。記者到一家企業采訪,恰逢該企業成立八周年,企業正組織員工搞周年慶演出。這是以另一種形式停產。
生意社橡塑分社負責人何杭生稱,輪胎廠全鋼胎開工維持在5成-6成,半鋼胎維持在7成-8成。
但從全國的數據看總量卻在增長,山東省2012年上半年橡膠輪胎外胎的產量達1.7億條,同比增長22.94 %。何杭生分析,增長的主要還是低價輪胎,靠銷價走量刺激市場。山東省輪胎協會一位負責人介紹說,雖然具體到個別廠家可能都在限產、減產但由于不斷有新企業出現,匯總的產量還是在增長。
眼看著庫存一天天膨脹,企業開始動用最后一招,降價。郭干介紹,最近一次降得比較厲害,有的企業一次就降了17%。王欣也介紹說,今年以來已經降了20%。
雖然輪胎的主要原料天然橡膠也在降,但因為企業都有要消化庫存,降到目前這個價格,企業實際已經在虧損。
面對持續低迷的需求,王欣說,現在還看不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