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國化纖產量達到510萬噸,首次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至今我國化纖產量已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2002年至2011年的十年間,我國化纖得到長足的發展,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大,轉型升級取得了階段性成績。回首這十年,化纖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是化纖大國邁向化纖強國的準備歷程。十年間,化纖大國已經崛起,國際地位受人矚目。在全球化纖看中國的今天,中國紡織壯大的心態更加自信,紡織強國的早日實現也增添了更多的籌碼。回首十年,我們更加期待化纖業下個十年的精彩。
產量位居全球首位 年均增幅16%
2002年,我國化纖生產增長伴隨著行業發展繼續加快,全年完成產量991.2萬噸,其中人造纖維68.21萬噸,合成纖維915.16萬噸。化纖主要品種中滌綸產量為772.16萬噸、錦綸47.49萬噸、腈綸59.4萬噸、丙綸29.92萬噸。而到了2011年,化纖行業完成產量3362.4萬噸。其中,粘膠纖維206.67萬噸,滌綸2794.90萬噸。與2002年相比,產量總增長幅度已達到3倍,年均增幅16%。化纖生產的高速增長,一是中國加入WTO后,下游市場需求增長較快的一種表現;同時,也客觀上造成市場中部分品種供大于求。
2002年-2011年中國化學纖維產量統計
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產品出口世界各地 主要品種替代進口
2002年化纖進口迅速增長,全年達到172萬噸。進口增長最快的是氨綸和錦綸長絲,分別進口3.18萬噸、19.42萬噸;滌綸長絲、滌綸短纖進口35.17萬噸和60.02萬噸,腈綸進口42.31萬噸。化纖進口數量的快速增長,一是國內下游紡織品、服裝市場需求強勁,化纖國內市場缺口較大,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化纖市場進一步開放的必然結果。
自2003年起,在需求仍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化纖進口量持續下降,而出口量快速增加。自2007年起,化纖出口量首次超過了進口量,凈出口43.3萬噸。2008年凈出口量達到89.1萬噸;2010年化纖進口量為90.23萬噸,比2005年減少了40.7萬噸;化纖出口量達到192.5萬噸,比2005年增長了171.2%,除部分品種外,化纖主要產品已實現了質量和數量上的替代進口。到了2011 年,我國分別進口紡織用合成纖維35 萬噸、聚酯纖維12.02 萬
噸、聚丙烯腈纖維19.53 萬噸、聚酯纖維長絲16.21 萬噸,而出口化纖236.31萬噸,其中滌綸長絲出口94.52萬噸,占40.00%,滌綸短纖出口81.61萬噸,占34.54%。
2012年1月~7月,我國化纖進口總量為48.21萬噸,而出口總量已達到143.4萬噸,實現外匯收入35.1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