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油價的不斷攀升,汽車的節油問題成為消費者和汽車廠家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國內汽車界、材料界專家認為,實現汽車輕量化,是節省能源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也是國際先進汽車制造商所追求的重要目標。
據估計,汽車重量每減輕10%,就會節省6%~8%的燃料。“復合材料作為輕質高強、以塑代鋼的重要材料將在汽車輕量化技術推進過程中成為主流材料。”中國不飽和聚酯樹脂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趙鴻漢認為,采用鋁、鎂、鈦等合金、工程塑料和復合材料等,用以制造汽車車身、底盤、發動機等零部件,可以有效地減輕汽車自重,提高發動機效率。
應用越來越廣泛
據不完全估算,目前我國玻璃鋼/復合材料年產量達200萬噸以上,但汽車復合材料的年用量僅為10萬噸左右,而且廠家普遍規模較小,存在創新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
北京汽車玻璃鋼有限公司鄭學森表示,目前我國轎車生產仍以進口車型為主,進口車型的復合材料部件基本沿用原廠設計,部分實現本地化生產配套,但相當一部分部件依然需要進口,而國產品牌轎車上復合材料部件還使用較少。
據悉,隨著雷諾、沃爾沃、康明斯等國際知名發動機制造商進入中國進行合資建廠或技術合作,復合材料在汽車發動機部件如氣門罩蓋、油底殼、噪音隔離罩、輸入管、進氣歧管等功能性部件開發應用需求大,大部分采用了SMC(片狀模塑料)或玻纖增強材料。而引進轎車車型的保險杠、天窗、后背廂蓋、后舉升門、備胎廂等復合材料部件,將越來越多地實現本地化生產,并將在國內自主開發車型中推廣應用。
趙鴻漢指出,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開發步伐加快,國內的CNG/LPG(液化石油天然氣)高壓氣瓶已經首先應用于公交車,并正在向轎車、卡車等推廣應用。相當一部分氣瓶采用纏繞成型,包括全復合材料結構氣瓶、金屬內襯(如鋼內膽結構、無焊縫鋁合金內襯)和塑料內襯(如高密度聚乙烯)復合材料氣瓶等。
回收是最大問題
汽車復合材料是否屬于可回收的材料?怎樣才能方便地回收汽車復合材料?作為長期研究汽車復合材料的專家,朗基爾汽車零部件(上海)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蔣鼎豐表示,這是他時常被問到的問題。
蔣鼎豐說,針對熱固性汽車復合材料的處理和回收,人們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已研發出多種回收處理技術方法,其中較為行業普遍接受的回收處理方法有下列三種:
一是熱解法,又稱為化學回收處理方法,先將廢舊的熱固性汽車復合材料制品切割成50mm×50mm大小的碎塊,用水蒸氣蒸煮后,置于熱解爐中處理。經熱解法處理可以得到3種可回收的物質,即熱解氣、熱解油及固體副產物。二是粉碎法,又稱為物理回收處理方法,是一種直接利用廢舊熱固性汽車復合材料而并不改變其化學性質的一種回收方法,也是目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三是焚燒法,又稱為能量回收法,是一種利用廢舊熱固性汽車復合材料做燃料進行焚燒,以獲取能量的一種回收方法。焚燒法能把廢舊熱固性汽車復合材料通過焚燒,將能源利用和材料回收結合起來一次性全部回收,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業界指出,復合材料應用于汽車部分的數量將不斷增加,但正如航空航天業那樣,在汽車行業中復合材料同樣不會也不可能完全替代金屬材料。比較理想的一種情況就是,汽車設計師將同時采用復合材料和金屬材料進行設計和生產制造,分別利用其最佳的性能特點,設計制造出真正性價比最佳的新一代汽車。但如果采用這種混合材料汽車的設計制造方法,必須要謹慎地考慮復合材料和金屬材料的相容性問題,另外一個必要的條件就是需要具備產品設計、模擬和生產方面的軟件。如果汽車工業能像制造波音787飛機一樣,50%采用復合材料,必將對世界汽車環保、安全、舒適性產生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