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在制約碳纖維發展的諸多原因中,PAN原絲水平的落后是制約碳纖維生產水平提高的瓶頸,不僅影響碳纖維的質量,而且影響其產量、生產成本和市場競爭能力。
當前亟待掌握高性能PAN基原絲生產技術,搶占市場先機。在完善碳纖維生產技術的前提下,盡快在PAN基原絲制造工藝技術上取得突破,發展高質量的上游產品生產線,保證碳纖維生產穩定、產品優質,從而在關鍵技術上打破國外的封鎖與壟斷。
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目前中國碳纖維裝置如紡絲設備、碳化設備基本引自意大利、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裝備國產化方面差距較大,需盡快消化吸收已掌握的技術,有效控制碳纖維制備過程中的缺陷,突破國產碳纖維性能不穩定、離散度偏高的難題,使PAN基原絲和碳纖維的性能和穩定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高性能纖維是國家材料科學發展的重要制高點,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性基礎材料,其技術突破與產業化應用對于推動社會發展有重要價值,不斷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有重點地突破碳纖維產業化發展制約“瓶頸”,提高國產化先進水平,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碳纖維是一種高投入、高風險、高能耗的產業。國家對其扶持應主要集中于建立互通有無的系統化研究網絡,要避免重復引進、重復研究。國家應重點扶持幾個成功企業,大力協同,優化布局,整合資源,合作攻關,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盲目發展,實現讓更多企業少走彎路、節約成本的目標。
進一步深化產品結構調整
目前,中國碳纖維產品結構還比較單一,缺乏高性能的大絲束產品,因此必須加大產品結構調整,進一步開發T30012K、24K及T800系列產品,形成T300、T800兩個系列,1K、3K、6K、12K、24K及48K六種牌號產品,提升中國碳纖維產業橫向發展的實力。因此,在部件制造方面,要適當購買國外先進設備,攻克關鍵設備國產化的難題;積極與下游單位合作,加強“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建立相關機制,積極開發新工藝、新應用。
努力著眼于碳纖維的循環利用
碳纖維制品多用于特殊領域,其使用壽命和更新周期均有嚴格要求,大量廢棄的碳纖維產品亟待處理。據日本三菱麗陽估計,目前全球廢棄的碳纖維大約為2萬噸。隨著碳纖維生產能力的擴大及增強材料的大量使用,碳纖維的回收利用將會日益重要。
近年來,國外一些企業已經開始重視研發環境友好型可循環碳纖維。日本東麗、帝人和三菱已計劃聯手大規模生產此類碳纖維,以促進高強輕質材料的回收利用。中國也應借鑒國外的先進理念,將碳纖維的循環利用逐漸納入研發范圍之內。